五常为种耕情性,天意宁分有与无
出处:《次韵和言怀》
宋 · 黄庶
五常为种耕情性,天意宁分有与无。
史解戮人惟戮古,地能埋死只埋愚。
青云易把诗书买,白发难停日月驱。
顾我无才背时俗,浮名早晚见归途。
史解戮人惟戮古,地能埋死只埋愚。
青云易把诗书买,白发难停日月驱。
顾我无才背时俗,浮名早晚见归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种耕:比喻培养和实践。
天意:自然界的规律或命运。
宁分:岂会区分。
戮人:惩罚人。
戮古:过时的人,指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人。
埋死:埋葬死者。
埋愚:埋葬愚蠢的人。
青云:比喻高位或显赫的地位。
诗书:泛指学问和知识。
白发:指年老。
日月驱:形容时间的流逝。
无才:没有才能。
背时俗:不合时宜,与世俗格格不入。
浮名:表面的名声。
归途:回归的路,这里指人生的归宿。
翻译
五常之道如同种植情感和本性,天意岂会区分有无。历史只会惩罚那些过时的人,大地埋葬的只是愚昧无知。
青云直上容易通过读书获得,但白发却无法阻止岁月流逝。
自知无才不合时宜,我明白浮名终将回归尘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庶的《次韵和言怀》,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五常为种耕情性”强调了遵循五常(仁、义、礼、智、信)来塑造人的品性和情感,暗示了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天意宁分有与无”表达出对命运无常的接纳,认为天意并非总是分明有无。
“史解戮人惟戮古,地能埋死只埋愚”两句,通过历史和大地的视角,揭示出历史评判往往偏爱古人,而大地接纳的也只是那些看似愚蠢实则执着的人。这里寓含着对世事变迁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青云易把诗书买,白发难停日月驱”一句,以青云比喻仕途,表达出读书人追求功名的不易,以及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最后,“顾我无才背时俗,浮名早晚见归途”则是诗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才能有限,无法迎合世俗,对于虚名终将看淡,期待回归平淡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又有对个人际遇的坦然,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名利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