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合是颜平原,骨蜕空山两无迹
手持造化夺天工,顷刻云烟变朝夕。
有时点染入毫忽,决眦未须论寸尺。
平看侧睨部位匀,叠见层分了无隔。
更闻篆法书绝伦,二物殊科乃同格。
前身合是颜平原,骨蜕空山两无迹。
君看雪霁江行图,杳若张帆向空碧。
沙明水净天地阔,远树平川晴历历。
两舟供载百物具,细者铢藏巨山积。
老稚相看宛有情,佣工仆夫皆受职。
世间画手自有数,此狂一去难再得。
宣和旧物出内局,书题瘦箸印方石。
风尘澒洞河洛空,流落江南岁三百。
天球河图庙不守,微物犹关世因革。
富家珍袭何足论,终作贫儿一朝食。
姑苏沈郎亦好奇,袖里黄金轻一掷。
定知仙笔可通神,恐有六丁随霹雳。
桓玄窃取吾所笑,一月为君频拂拭。
还君颇觉未忘情,摹本为予君莫惜。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诗《题沈启南所藏郭忠恕雪霁江行图真迹》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对画家郭忠恕作品的赞美,展现了其高超技艺。诗人首先以“洛阳老狂眼双白”形容画家的风采,醉酒挥毫,豪放不羁,仿佛能夺天地造化,瞬间变幻云烟,展现出绘画的神奇力量。接着,诗人赞叹郭忠恕的笔触细腻而大气,无论是大处的构图还是小处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画面层次分明,毫无隔阂。
诗人将郭忠恕的书法与他的绘画相提并论,认为其艺术造诣极高,甚至与颜真卿的风格相比也不逊色。他称郭为“前身合是颜平原”,暗示其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艺术个性。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画中雪霁江行的场景,如梦如幻,给人以开阔的视觉享受,连佣工仆夫都被画中的情感所打动。
诗中提到这幅画曾是宣和时期宫廷内的珍品,历经战乱流落江南,虽为微物,却见证了历史变迁。诗人感慨世间画家中能有郭忠恕这样的奇才实属难得,他的作品最终可能成为贫儿的口粮。沈启南对这幅画的珍视,以及诗人自己愿意摹本赠予,都体现出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不仅赞扬了郭忠恕的艺术才华,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艺术传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