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蜀道平如掌,不数相如负弩□
出处:《晓发播州》
明 · 江源
客子始醒孤馆梦,山城又听五更钟。
鸡声送□窗生白,风气穿棂烛荡红。
道上清尘嘶四牡,车前黄纸护双龙。
如今蜀道平如掌,不数相如负弩□。
鸡声送□窗生白,风气穿棂烛荡红。
道上清尘嘶四牡,车前黄纸护双龙。
如今蜀道平如掌,不数相如负弩□。
鉴赏
此诗描绘了清晨旅人离家出发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旅途氛围与细腻的情感描绘。
首句“客子始醒孤馆梦”,以“客子”自指,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身处孤寂的旅馆中,从梦中醒来,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与疲惫。接着,“山城又听五更钟”,将地点转至山城,通过“五更钟”的声响,营造出一种时间的紧迫感和旅途的匆忙。
“鸡声送□窗生白”,鸡鸣声唤醒了黎明的曙光,窗外一片洁白,鸡鸣与曙光交织,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也寓意着希望与生机。而“风气穿棂烛荡红”则描绘了风穿过窗户,烛光摇曳的情景,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旅途中环境的简陋与生活的艰辛。
“道上清尘嘶四牡,车前黄纸护双龙”,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象,马蹄声在道路上回响,车前悬挂的黄纸似乎在保护着什么,可能是官府的文书或标志,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官吏出行的庄重与仪式感。
最后,“如今蜀道平如掌,不数相如负弩□”,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蜀道,表达了对道路改善的感慨。蜀道曾经崎岖难行,如今却平坦如掌,不再需要像司马相如那样背负弩箭行进,暗含了对时代进步的赞美与对过往艰辛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人清晨离家出发时的场景,既有对旅途孤独与艰辛的描写,也有对道路变迁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