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非沮漆俗,陶复习西夷
穿地作幽室,颇与朱夏宜。
宽者容一席,狭者分三支。
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
讵堪接宾宴,适足供儿嬉。
自问安取法,前脩果慕谁。
非如太古民,营窟避寒威。
又非学射人,空石专致思。
又非沮漆俗,陶复习西夷。
又非楚司马,金奏相宾仪。
又非郑伯有,壑谷甘糟醨。
又非越王子,丹穴免忧危。
又非张巨和,崇岩立师资。
所慕于陵子,欲效蚓所为。
微窍足藏身,槁壤足充饥。
养生既无憾,此外安敢知。
唯祈膏泽布,歌啸乐馀滋。
岂羞泥涂贱,甘受高明嗤。
何言清尚士,善颂形声诗。
困剥固未尝,井复敢终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湫隘:狭窄、局促。炎曦:烈日。
朱夏:夏天。
宜:适宜。
支:部分。
宾宴:宾客宴会。
儿嬉:儿童嬉戏。
慕:羡慕。
太古民:远古居民。
沮漆俗:漆器匠的传统。
壑谷:山谷。
糟醨:浊酒。
王子:贵族子弟。
丹穴:象征富贵或吉祥的地方。
师资:师道。
于陵子:古代隐士。
微窍:小洞口。
膏泽:恩惠。
清尚士:清高之人。
井复:再、又。
终辞:彻底拒绝。
翻译
贫困的生活在狭窄之地,无法逃避炎热的阳光。挖地建造隐秘的地下室,还算适合这酷暑时节。
空间宽的能容纳一张床,窄的只能分成三部分。
中间种上芳香的草,四周则是美丽的花卉。
这样的地方怎能接待宾客宴会,只够孩子们玩耍嬉戏。
我自问应学习何种法则,古人真的羡慕谁?
并非远古居民,只为避寒而挖掘洞穴。
也不是模仿射手,对着空石深思。
更不是效仿漆器匠,陶复西夷的工艺。
也不是像郑国国君,享受山谷中的浊酒。
也不是越王后代,因丹穴而无忧患。
也不是张巨和那样的人,高岩之上寻求师道。
我向往的是像于陵子那样,效仿蚯蚓的简单生活。
微小的洞口足以藏身,干枯的土壤也能充饥。
既然生活基本满足,其他不敢妄求。
只愿天降恩泽,歌声笑语中享受余生。
我不以卑微为耻,甘愿承受高尚者的嘲笑。
怎会去嘲笑清高之士,他们善于赞美和创作诗歌。
即使身处困境,我也不会轻易放弃。
困境并未使我屈服,井底生活也绝不后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开篇“贫居苦湫隘,无术逃炎曦”表现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中寻找凉爽之处的无奈,而“穿地作幽室,颇与朱夏宜”则是通过挖掘地下室来避暑的想法,这种生活方式既能避免酷暑,也符合简朴的理念。
接下来,“宽者容一席,狭者分三支”写的是即便室内的空间利用,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满足。然后“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是对室外环境的描绘,这里有美丽的花草环绕,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氛围。
“讴堪接宾宴,适足供儿嬉”则转向了生活的另一面,尽管简朴但依然能保持一定的社交和欢乐。诗人通过自问“安取法”,表达了对前人的怀念和效仿。
以下几句“又非……”一系列否定,是诗人在强调自己的选择不同于古代某些特定的生活方式或人物,这些否定表明诗人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并不是盲目模仿他人。
最后,“所慕于陵子,欲效蚓所为”表达了对古代隐逸者——陵仲子的向往,希望能像他们那样简单而自在。接下来的“微窍足藏身,槁壤足充饥”则是具体的生活状态,即便室内空间虽然狭小,但也足以避风寒和果腹之需。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简朴、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中的隐逸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