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
出处:《野炊猿藤径树下》
宋 · 杨万里
径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
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
苔锦银枪灶,芦茸玉帐毡。
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
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
苔锦银枪灶,芦茸玉帐毡。
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
注释
径:小路。仄:狭窄。
旁:旁边。
无地:没有空地。
林:树林。
开:打开。
忽:忽然。
有天:见到天边。
丹枫:红枫。
明:照亮。
远树:远方树木。
黄叶:黄色落叶。
暗:幽暗。
鸣泉:鸣叫的泉水。
苔锦:青苔如锦。
银枪灶:银色的炊具。
芦茸:芦苇的细毛。
玉帐毡:如玉的帐幕。
从军:出征。
古云:古人常说。
乐:快乐。
乞与:希望给予。
个山川:这片山水。
翻译
小路狭窄旁边无空地,树林打开忽然见到天边。红色枫树映照远方树木,黄色落叶在幽暗中伴着泉水声。
青苔如锦绣覆盖银枪灶,芦苇如茸毛铺成玉帐毡。
自古以来出征就被说快乐,只愿将这份山水赠予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山林中发现一处幽静之地的景象。"径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表达了行者的突然之间发现了一片开阔的空间,这种意外的发现给人以惊喜。"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则是对这片空间中景色的描绘,红色的枫树与远处的树木相映衬,以及隐藏在黄叶中的泉水声,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秋天山林图。
"苔锦银枪灶,芦茸玉帐毡"中的“苔”指的是苔藓,这里形容地面如同织锦一般精致美观;“银枪”则是对竹子尖端如剑的描写,而“芦茸玉帐毡”则是对芦苇丛生的描述,整个句子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富有层次感的景象。
最后两句"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留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与山川为伍,抛弃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这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情感寄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与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