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绝奇观图两大,沧海日兮浙江潮
东君渡出水迢迢,水上银山万里遥。
惊绝奇观图两大,沧海日兮浙江潮。
童子何知空依傍,苍茫独立最高标。
回澜不射肃王箭,鞭石不遇始皇桥。
当潮指日高升处,万籁无声自歌谣。
造化原来亦一物,清浊吹嘘入管箫。
有人解得呼吸意,一任凌波上碧霄。
五色阳精千顷浪,风云际会看龙跳。
惊绝奇观图两大,沧海日兮浙江潮。
童子何知空依傍,苍茫独立最高标。
回澜不射肃王箭,鞭石不遇始皇桥。
当潮指日高升处,万籁无声自歌谣。
造化原来亦一物,清浊吹嘘入管箫。
有人解得呼吸意,一任凌波上碧霄。
五色阳精千顷浪,风云际会看龙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交织的画面。开篇“东君渡出水迢迢,水上银山万里遥”以“东君”象征太阳,描绘了太阳从遥远的东方升起,水面波光粼粼,仿佛银山在远方延伸的壮阔景象。接着,“惊绝奇观图两大,沧海日兮浙江潮”进一步强调了日出与潮涌的壮观,将大海的日出和钱塘江的潮汐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童子何知空依傍,苍茫独立最高标”则引入了一个童子的形象,他似乎在自然景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独立于天地之间,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段通过童子的形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尊重。
“回澜不射肃王箭,鞭石不遇始皇桥”两句运用历史典故,暗喻自然力量的强大,即使古代帝王也无法驾驭自然,强调了自然界的不可征服性。
“当潮指日高升处,万籁无声自歌谣”描绘了潮水与日出相呼应的场景,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在此刻达到了极致,万物仿佛都在为这壮丽的景象歌唱。
“造化原来亦一物,清浊吹嘘入管箫”将自然界的造化比作一种实体,它能吹奏出和谐的音乐,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与共鸣。
最后,“有人解得呼吸意,一任凌波上碧霄。五色阳精千顷浪,风云际会看龙跳”表达了对理解自然规律的渴望,以及在自然中自由飞翔的梦想。同时,五色阳精与千顷浪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与广阔空间,风云际会预示着自然界的动态与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