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治迷罔疾,愿君试服之
出处:《慰东冈失子》
明 · 王鏊
生子秀而文,灿然琼树枝。
岂独立门户,且欲承裘箕。
一朝忽摧折,天也真难期。
纵使铁石肠,谁能不哀斯。
哀之倘可生,哀也理亦宜。
号天天不闻,扣地地不知。
肝肠为尔裂,齿发为尔衰。
死者竟不返,生者空自隳。
两伤复何益,不悟真成痴。
我有一药方,授之竺乾师。
能治迷罔疾,愿君试服之。
茫茫大化中,万物皆寄而。
贤愚与贵贱,趋死同一岐。
虽有寿与夭,同尽无等衰。
彭聃安在哉,孔孟亦若兹。
况区区所立,毕竟何足施。
譬如空中华,妄作喜与悲。
倏然还变灭,岂足仍追惟。
所以东门吴,无儿如有儿。
众生缠爱贼,有如雀黏黐。
卓哉古达人,弃去如唾洟。
爱河苟不乾,苦海终无涯。
天道有翻覆,人事多参差。
自古每如此,吁嗟奈何其。
颜渊仁且夭,不闻路也羸。
子夏泣丧明,但为后人嗤。
追亡建负鼓,嗟哉空尔为。
劝君急返棹,收泪举一卮。
岂独立门户,且欲承裘箕。
一朝忽摧折,天也真难期。
纵使铁石肠,谁能不哀斯。
哀之倘可生,哀也理亦宜。
号天天不闻,扣地地不知。
肝肠为尔裂,齿发为尔衰。
死者竟不返,生者空自隳。
两伤复何益,不悟真成痴。
我有一药方,授之竺乾师。
能治迷罔疾,愿君试服之。
茫茫大化中,万物皆寄而。
贤愚与贵贱,趋死同一岐。
虽有寿与夭,同尽无等衰。
彭聃安在哉,孔孟亦若兹。
况区区所立,毕竟何足施。
譬如空中华,妄作喜与悲。
倏然还变灭,岂足仍追惟。
所以东门吴,无儿如有儿。
众生缠爱贼,有如雀黏黐。
卓哉古达人,弃去如唾洟。
爱河苟不乾,苦海终无涯。
天道有翻覆,人事多参差。
自古每如此,吁嗟奈何其。
颜渊仁且夭,不闻路也羸。
子夏泣丧明,但为后人嗤。
追亡建负鼓,嗟哉空尔为。
劝君急返棹,收泪举一卮。
鉴赏
这首诗名为《慰东冈失子》,是明代文学家王鏊所作。诗中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父亲在失去独子后的哀痛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命运不可测的感慨。
诗的开头便以“生子秀而文,灿然琼树枝”起笔,将儿子比作璀璨的琼枝,赞美其才华出众,充满生机。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却令人痛心,“岂独立门户,且欲承裘箕。一朝忽摧折,天也真难期。”表达了儿子突然离世,让父亲措手不及,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
诗人接着抒发了对儿子的深切哀悼,无论是铁石心肠之人,都无法避免内心的痛苦。面对天不闻号哭,地不知哀痛的情景,诗人的心肠为之断裂,头发为之衰白。然而,儿子最终未能归来,活着的人只能独自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
在哀痛之余,诗人提出了一种超脱的思考:“我有一药方,授之竺乾师。能治迷罔疾,愿君试服之。”这里借用佛教中的“药方”,寓意着通过智慧和修行来治愈人生的迷茫和痛苦。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万物皆寄于自然法则之中,无论贤愚贵贱,最终都将面临死亡的命运,生命的长短并不决定其价值。
诗人以彭祖、老子、孔子、孟子为例,指出即便是圣贤也无法逃脱生死的规律,世间万物最终都将归于同一。他告诫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个人的成就和地位,因为这些都如同空中的华彩,短暂而虚幻。诗人最后引用东门吴的故事,强调了放下对子女的过分依赖,学会自我解脱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失去亲人的哀痛,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