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兵火馀,获见同舍郎
六年得一第,自谓贵且昌。
衽席不知戒,飞黄中道僵。
三阅大渊献,岁月亦已长。
嗟嗟死非所,至今未能忘。
忠言类良药,苦口不见尝。
那知兵火馀,获见同舍郎。
来丞濡须郡,两岁依馀光。
邂逅偶及此,为之泪淋浪。
高义藉激薄,美政称扶伤。
康沂富邦国,何独歌王祥。
江城四月尽,麦熟梅子黄。
归欤佐吾君,谈笑跻羲皇。
遥应不可留,船头鼓其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吾友:我的朋友。李粹老:人名。
游:游学。
胶庠:古代的学校。
第:科举考试中的等次。
贵且昌:富贵且有前途。
衽席:安逸的生活。
戒:节制。
飞黄:骏马,比喻仕途。
僵:倒下。
阅:经历。
大渊献:朝廷选拔官员。
嗟嗟:叹息。
死非所:死得不是时候。
忠言:真诚的劝告。
良药:有益的建议。
兵火:战争。
馀:剩余,此处指战后。
同舍郎:昔日的同学。
丞:官员。
濡须郡:地名。
邂逅:偶然相遇。
淋浪:形容泪水不断。
高义:高尚的品德。
激薄:激发激励。
扶伤:救治伤病。
康沂:形容国家富强。
歌:赞美。
王祥:古代孝子。
麦熟:麦子成熟。
梅子黄:夏季景象。
归欤:回去吧。
谈笑:轻松交谈。
跻:达到。
羲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不可留:不能停留。
船头:船的前端。
鼓其镗:敲击船头的鼓声。
翻译
我的好友李粹老,年轻时在私塾游学。他用了六年时间考取了功名,自以为富贵且前景光明。
然而他不加节制,最终因飞黄腾达的梦想破灭而倒下。
三次经历朝廷选拔,时间已经很长。
感叹他的早逝,这样的遗憾至今无法忘怀。
忠告如同良药,虽苦却难以接受。
未曾想到,在战乱之后,还能见到昔日同窗。
他担任濡须郡的官员,两年间依赖我的照拂。
偶然相遇,我为此感慨万分,泪水涟涟。
他的高尚情操借助这次机会得以激发,他的善政如同疗伤之手。
他的政绩能让国家富强,为何只赞美王祥这样的孝子呢?
江城的四月即将结束,麦子熟了,梅子也变黄了。
他归来辅佐我们的君主,轻松愉快地追求盛世生活。
然而,似乎命运不允许他久留,船头响起出发的鼓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所作,名为《送无为倅张南仲归吉州》。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人美好品质的赞扬。
开篇“吾友李粹老,少也游胶庠”两句,通过提及友人的名字和他年轻时在官府任职的情况,设定了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场景。接着,“六年得一第,自谓贵且昌”表达了对朋友仕途顺利、自我感觉良好的赞许。
“衽席不知戒,飞黄中道僵”则描绘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人从荣华富贵的巅峰跌落。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强化了失意与不幸的悲凉感。
在“三阅大渊献,岁月亦已长”这两句中,“三阅”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重复,而“大渊献”则暗示了一种深远而又无法企及的事物。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了对友人命运多舛的感慨。
“嗟嗟死非所,至今未能忘”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逝者不舍和怀念之情,而这种情感是深刻且持久的。紧接着,“忠言类良药,苦口不见尝”则借用比喻,强调了直言不易,而朋友所表现出的美德如同难得的良药。
“那知兵火馀,获见同舍郎”两句,转折点出战争与灾难带来的破坏和离散,从而使诗人更加珍惜与友人的情谊。接着,“来丞濡须郡,两岁依馀光”则讲述了朋友在外地的遭遇和诗人对其不变的情谊。
“邂逅偶及此,为之泪淋浪”表达了诗人在偶尔回忆中涌现出的深情与泪水。最后,“高义藉激薄,美政称扶伤”四句,则通过对朋友品德的高度评价和对其政治理念的赞扬,以此作为送别的最高敬意。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高洁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