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无飞腾术,羡尔淩风羽
出处:《送屈子》
明 · 薛始亨
乡曲民多艰,嗷嗷苟朝暮。
寄身水火旁,未知生死处。
燕雀怡华堂,虮虱游裈裤。
黄鹄何翩翩,逝将千里举。
恨无飞腾术,羡尔淩风羽。
寄身水火旁,未知生死处。
燕雀怡华堂,虮虱游裈裤。
黄鹄何翩翩,逝将千里举。
恨无飞腾术,羡尔淩风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和对自由飞翔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乡间百姓的苦难生活与燕雀、虮虱的安逸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以黄鹄的自由翱翔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乡曲民多艰,嗷嗷苟朝暮。”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描述了乡间百姓在艰难生活中挣扎求生的场景,用“嗷嗷”一词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生活的困苦与无奈。
“寄身水火旁,未知生死处。”进一步强调了百姓生活的危险与不确定性,他们仿佛随时都处于生死边缘,无法预知未来的命运。
“燕雀怡华堂,虮虱游裈裤。”通过对比燕雀在华丽殿堂中的安逸与虮虱在粗布裤子上的自在,反衬出乡间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黄鹄何翩翩,逝将千里举。”黄鹄的自由飞翔,象征着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羡慕黄鹄能够远行千里,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摆脱困境、追求自由的渴望。
“恨无飞腾术,羡尔淩风羽。”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遗憾与无奈,以及对黄鹄般自由飞翔能力的羡慕。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自由平等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