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留得儿孙立,何患鸾枝不长桐
出处:《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 其八》
宋 · 洪咨夔
元子扫空桓氏业,窟郎荡尽李家风。
前人留得儿孙立,何患鸾枝不长桐。
前人留得儿孙立,何患鸾枝不长桐。
注释
元子:指某人的代称,可能指继承者。桓氏业:桓家的事业或基业。
窟郎:可能指破坏者或者颠覆者。
李家风:李家的传统或影响力。
儿孙立:后代能够自立。
鸾枝:比喻高贵的后代或家族。
长桐:比喻家族繁盛或后代成长。
翻译
元子扫除桓家的基业,窟郎荡平了李家的风尚。前辈留下子孙能自立,何必担心凤凰之木不会生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系列中的第八首。诗中,诗人通过"元子扫空桓氏业,窟郎荡尽李家风"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颠覆或改变旧有局面的场景,"元子"和"窟郎"可能象征着新一代力量的崛起,他们似乎已经清除或削弱了"桓氏"和"李家"的影响力。接下来的"前人留得儿孙立"暗示了历史的连续性,尽管旧势力被削弱,但仍有后人留存。最后一句"何患鸾枝不长桐"则寓意后继有人,家族或事业的新芽将会茁壮成长,如同凤凰之枝(鸾枝)上会长出优质的桐木(比喻优秀的人才或资源)。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家族兴衰感慨之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更迭和个人期望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