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溪翁坐石年,钓台云暮眼空穿
出处:《偕洪觉山登沙贝钓台次韵二首》
明 · 庞嵩
不见溪翁坐石年,钓台云暮眼空穿。
持竿欲学任公子,志大无功漫费钱。
持竿欲学任公子,志大无功漫费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洪觉山一同登临沙贝钓台的情景,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首句“不见溪翁坐石年”,以“溪翁”这一形象象征隐居的智者,暗示了诗人对过去隐士生活的怀念与向往。然而,“不见”二字则透露出一种遗憾与失落,仿佛在感叹时光流逝,那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岁月已不再。
接着,“钓台云暮眼空穿”一句,将视线转向眼前的钓台,夕阳西下,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的眼中似乎只有这云雾中的钓台,仿佛在寻找着某种寄托或答案,但最终却只能是“空穿”,表达了一种无法触及理想状态的无奈与怅惘。
后两句“持竿欲学任公子,志大无功漫费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想要效仿传说中的任公子,手持钓竿,追求远大的志向和目标。然而,“志大无功”四个字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可能无法实现心中的宏愿,甚至可能“漫费钱”,即徒劳无功。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我价值和社会理想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