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坐听木鱼人笑痴,政复朵颐成屡莞全文

坐听木鱼人笑痴,政复朵颐成屡莞

宋 · 吴则礼
从来三仕及三已,总落道人坐定里。
滑稽社中黄发将,讵与阿朔论辈行。
平生芋魁曾未错,粱肉宁殊腐肠药。
百年兀兀且饱睡,梦事有无浑不记。
久甘袖手菩提坊,饿死肯踏狙公乡。
山林谁云迹如扫,天乞江湖娱此老。
癯然且吃诸方饭,汝自矻矻侬晏晏。
坐听木鱼人笑痴,政复朵颐成屡莞
要随烟雾入穷溟,或置一床如净名。
生憎阿秦六国印,蒲团禅板犹关情。
眼边虽言有黄卷,绝知口不谈书传。
旧拈槌拂吾已许,唤取渠来姑语语。
相望几时怀抱恶,白玉为丹堪咀嚼。
且试车声铜鼎汤,瀹茗径可撩枯肠。
此言何可束高阁,自谓过之一丘壑。

拼音版原文

cóngláisānshìsānzǒngluòdàorénzuòdìng

huáshèzhōnghuángjiāngāshuòlùnbèixíng

píngshēngkuícéngwèicuòliángròuníngshūchángyào

bǎiniánqiěbǎoshuìmèngshìyǒuhún

jiǔgānxiùshǒufāng饿èkěngōngxiāng

shānlínshuíyúnsǎotiānjiānglǎo

yǐngránqiěchīzhūfāngfànnóngyànyàn

zuòtīngrénxiàochīzhèngduǒchéngwǎn

yàosuíyānqióngmínghuòzhìchuángjìngmíng

shēngzēngāqínliùguóyìntuánchánbǎnyóuguānqíng

yǎnbiānsuīyányǒuhuángjuànjuézhīkǒutánshūchuán

jiùniānchuíhuànlái

xiāngwàngshí怀huáibàoèbáiwèidānkānzuǐjiáo

qiěshìchēshēngtóngdǐngtāngyuèmíngjìngliáocháng

yánshùgāowèiguòzhīqiū

注释

仕:做官。
道人:出家人。
滑稽社:古代文人社团。
阿朔:可能是某人的名字,代指同辈。
芋魁:最大的芋头。
粱肉:美酒佳肴。
兀兀:形容心神不定或无所事事。
菩提坊:佛教圣地。
狙公乡:猕猴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居之处。
蒲团禅板:修行者的坐具和禅修工具。
黄卷:泛指古籍。
槌拂:禅杖拂尘,用于禅修。
车声铜鼎汤:烹煮茶汤的声音。
瀹茗:烹煮茶水。
束高阁:搁置不理,收藏起来。
丘壑:比喻人的心胸、境界。

翻译

一生三次做官三次罢免,最终都归于道人的静坐生活。
在滑稽社中,满头白发的长老,怎会与阿朔论资排辈。
一生从未错过芋头王,即使美酒佳肴也比不上腐肠的毒药。
百年生涯只想安睡,梦中的事情早已忘记。
长久以来甘愿袖手旁观菩提街,宁愿饿死也不踏入猕猴的领地。
山林中的隐居生活看似清贫,上天却赐予我江湖漂泊的乐趣。
瘦削的我靠四方施舍度日,你忙碌我悠闲。
听着木鱼声,人们笑我痴傻,但我只是微笑回应。
我愿随烟雾进入深海,或许像净名那样拥有一张清净的床榻。
厌恶阿秦的六国印,对蒲团和禅板仍有感情。
虽然眼前有黄卷古籍,但口中从不谈论书中的知识。
旧日的禅杖拂尘我都已认可,现在就叫他过来好好聊聊。
遥望彼此,心中积怨已久,白玉般的友情值得细细品味。
暂且尝试铜鼎烹煮的茶汤,足以唤醒我枯竭的肠胃。
这些话语怎能束之高阁,自认为超越了一切沟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名为《次子苍寄余清老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从来三仕及三已,总落道人坐定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淡然与超脱,他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宦海沉浮,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追求一种宁静的生活。

“滑稽社中黄发将,讵与阿朔论辈行。” 这里诗人自嘲为“滑稽社中黄发将”,表明自己已经年迈,却仍然保持着对世事的关注和思考,与朋友们讨论着人生。

“平生芋魁曾未错,粱肉宁殊腐肠药。”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不追求奢侈的饮食,只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不感到有什么遗憾。

“百年兀兀且饱睡,梦事有无浑不记。” 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有限和世事无常的认识,他选择了安然享受每一个当下,不去计较过去未来。

“久甘袖手菩提坊,饿死肯踏狙公乡。”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格。

“山林谁云迹如扫,天乞江湖娱此老。” 诗人选择了归隐山林,他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句:“癯然且吃诸方饭,汝自矻矻侬晏晏。坐听木鱼人笑痴,政复朵颐成屡莞。” 诗人安于现状,不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他享受着简单的生活乐趣,听着木鱼声,感到一种心灵的释放。

“要随烟雾入穷溟,或置一床如净名。” 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死亡的态度,无论是走向虚无还是留下清净的名字,他都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生憎阿秦六国印,蒲团禅板犹关情。” 诗人对于历史上的争斗和权力斗争持有批判态度,但他对修行者的生活方式仍然保持着一份敬意。

“眼边虽言有黄卷,绝知口不谈书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他虽然有学问,却选择了不去宣扬和讨论,只是安静地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旧拈槌拂吾已许,唤取渠来姑语语。” 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他已经许下诺言,不再追求尘世的繁华,而是去呼唤那些简单而纯净的声音。

“相望几时怀抱恶,白玉为丹堪咀嚼。”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往昔美好的怀念,他珍惜这些如同白玉般珍贵的记忆。

“且试车声铜鼎汤,瀹茗径可撩枯肠。” 诗人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他依然享受着这些生活中的小快乐,如同品尝美酒一样。

最后,“此言何可束高阁,自谓过之一丘壑。” 诗人总结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