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眩于久昵,白首鲜能行
出处:《省躬诗》
明 · 曹于汴
不慑于巨祸,不怵于殊荣。
不眩于久昵,白首鲜能行。
不眩于久昵,白首鲜能行。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曹于汴的《省躬诗》系列之一百一十六首。曹于汴以反思自我、砥砺德行著称,此诗亦体现了他深沉的内省精神。
“不慑于巨祸,不怵于殊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巨大灾难或荣耀时的坚定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勇气和智慧不仅在于面对困难时不退缩,更在于在荣誉面前保持清醒,不被外在的诱惑所动摇。这种思想超越了个人得失,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不眩于久昵,白首鲜能行。”这句则进一步阐述了对长久交往之人的态度。诗人认为,长时间的亲密关系有时会让人失去警觉,容易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做出不当之举。即使到了老年,也很难完全避免这种情况。这句话提醒人们,在与人交往中保持独立思考,不受情感的盲目支配,是维护个人道德底线的关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鼓励读者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保持自我,坚守正道,不为外界因素所动。曹于汴的这种内省精神,对于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风气的净化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