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称砌台使,不遇玉函方
出处:《哭开孙》
宋 · 陆游
学步渐扶床,乘车已驾羊。
虚称砌台使,不遇玉函方。
杳杳天难问,茫茫夜正长。
寂寥谁伴汝,萧寺闭空房。
虚称砌台使,不遇玉函方。
杳杳天难问,茫茫夜正长。
寂寥谁伴汝,萧寺闭空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学步:学习走路。渐:逐渐。
扶床:扶持在床边。
乘车:乘坐小车。
已:已经。
驾羊:由羊牵引。
虚称:空有此名。
砌台使:砌台的使者(比喻地位或职责)。
不遇:未逢其时。
玉函:珍贵的信函或机遇。
杳杳:幽深遥远。
天难问:无法向天询问。
茫茫:无边无际。
夜正长:夜晚漫长。
寂寥:寂静孤独。
谁伴汝:谁来陪伴你。
萧寺:寂静的寺庙。
闭空房:关闭的空房间。
翻译
学习走路时有人搀扶着床边,已经能乘坐由羊牵引的小车。虽然被称作砌台的使者,但没有遇到珍贵的玉函(喻指重要的机会或使命)。
天空幽深难以询问,夜晚漫长无边无际。
在这寂静孤独的时刻,又有谁能陪伴你?寺庙空房中只有萧瑟的风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哭开孙》,表达了对孙子去世的悲痛之情。诗中通过描述孙子的成长过程,如“学步渐扶床,乘车已驾羊”,展现了孙子从幼小到成长的点滴,暗示了时光荏苒和生命的脆弱。诗人感慨自己未能在孙子的重要时刻陪伴,表达了深深的遗憾:“虚称砌台使,不遇玉函方”,暗指未能尽到应有的关爱责任。
后两句“杳杳天难问,茫茫夜正长”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天意的不可捉摸与黑夜的漫长相映照,进一步渲染了失去亲人的孤独和哀伤。最后,“寂寥谁伴汝,萧寺闭空房”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孙子无尽的思念,以萧瑟的寺庙和空荡的房间作为背景,强化了哀悼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孙子的深深怀念和失去亲人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