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此商于驿,吟之聊自贻
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
微之谪江陵,憔悴为判司。
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
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
时亦被斥逐,南荒终一麾。
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
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
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
是后数十年,借问经者谁。
留题富水驿,始见杜紫微。
紫微言驿名,不合轻改移。
欲遣朝天者,惕然知在兹。
一以讳事神,名呼不忍为。
一以名警众,名存教可施。
为善虽不同,同归化之基。
迩来又百稔,编集空鳞差。
我迁上雒郡,罪谴身絷维。
旧诗犹可诵,古驿殊无遗。
富水地虽在,阳城名岂知。
空想数君子,贯若珠累累。
三章诗未泯,千古名亦随。
德音苟不嗣,吾道当已而。
前贤尚如此,今我复何悲。
题此商于驿,吟之聊自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人物王禹偁所创作,通过对比古今、感慨历史变迁来表达自己对于时代变换和个人命运的深刻体会。全诗围绕“驿”这一主题展开,其中“驿”不仅是指代官府或邮传之地,更承载了诗人对往昔岁月、古贤遗迹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记忆的追寻与失落之感。通过“不见阳城驿,空吟昔人诗”的开篇,王禹偁展示了一种对过往文化遗产的怀念和对现实中已然消逝事物的无奈。其后的“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则透露了对于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关注与敬仰。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个人命运的波折。“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这里,“商山驿”成为诗人身世变迁的一个缩影,而“一夕见嗟咨”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个人的遭遇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下文中,王禹偁通过“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的叙述,再次强调了历史记忆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一句,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诗歌创作及其对现实世界影响力的自信和肯定。
最后,通过“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的写法,王禹偁表现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而“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则表明了诗人对文学作品能够传世、流芳百世的期望。
全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化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关怀。王禹偁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不仅在追寻历史记忆中找到自我位置,也在个人体验与文化传承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