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陵长驱三十万,手挈神器归真龙
志士千秋空扼腕,谁为淮阴明不反。
忆提利剑追重瞳,邂逅关前隆准公。
登坛片语定刘项,岂须垓下知雌雄。
井陉战血飞长虹,齐城七十如飘风。
当时楚汉在掌握,磊落千言辞蒯通。
固陵长驱三十万,手挈神器归真龙。
泰山为砺河为带,欲齐伊吕称元功。
宁知隆准猜忌主,畏信雄图如畏羽。
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跸朝行云梦渚。
朝行云梦夕出迎,天日可照微臣情。
纵虎诚难缚虎易,青冥咫尺飞雷霆。
列侯朝请亦奚忌,隐若大泽居长鲸。
陈豨相过理则有,舍人上变谁当明。
遂令身首异都市,九族并命咸阳城。
嗟嗟吕姥岂办此,固知汉主行叮咛。
即豨不反信亦族,欲加以罪宁无名。
呜呼季也实凉德,万古愁云吊钟室。
史臣徒赞宽大辞,百代枭雄定谁匹。
君不见三雄死,三吕立。
厕中爱姬人作彘,掌上佳儿血盈席。
天道好还如一日,长信宫深辟阳入。
愧杀长陵一抔土,冢中强魄无颜色。
君不见亚父当年赐骸骨,虞姬效死阴陵侧。
壮士至今犹悼惜,千秋为季宁为籍,嗟乎千秋为季宁为籍。
鉴赏
这首诗《钟室行题淮阴侯传后》由明代诗人胡应麟创作,通过对历史人物韩信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命运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黄河倒流日东转,地坼天摧钟室晚”开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历史的动荡与变迁,暗示了韩信命运的转折点。接着,“志士千秋空扼腕,谁为淮阴明不反”表达了对韩信忠诚与命运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提出了对历史人物行为选择的反思。
“忆提利剑追重瞳,邂逅关前隆准公”描述了韩信与刘邦的相遇,以及两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登坛片语定刘项,岂须垓下知雌雄”这一句,诗人赞美了韩信在军事上的才能,同时暗示了他最终的命运。
“井陉战血飞长虹,齐城七十如飘风”描绘了韩信在井陉之战中的英勇表现,以及其对敌军的强大震慑力。而“当时楚汉在掌握,磊落千言辞蒯通”则反映了韩信在战略上的高瞻远瞩。
“固陵长驱三十万,手挈神器归真龙”描述了韩信在固陵之战中的胜利,以及其对权力的掌控。然而,“宁知隆准猜忌主,畏信雄图如畏羽”揭示了韩信最终被猜疑的命运。
接下来的段落通过“旌旗夜入定陶壁,警跸朝行云梦渚”等描绘,展现了韩信权力的上升与随后的衰落。诗人通过“朝行云梦夕出迎,天日可照微臣情”表达了对韩信内心世界的同情与理解。
“纵虎诚难缚虎易,青冥咫尺飞雷霆”这一句,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无奈与悲叹。而“列侯朝请亦奚忌,隐若大泽居长鲸”则反映了韩信在权力斗争中的孤立无援。
“陈豨相过理则有,舍人上变谁当明”描述了韩信被怀疑谋反的情节,以及其最终的悲剧结局。“遂令身首异都市,九族并命咸阳城”直接描绘了韩信及其家族的悲惨命运。
“嗟嗟吕姥岂办此,固知汉主行叮咛”表达了对吕雉(吕姥)的谴责,以及对汉高祖刘邦的复杂情感。最后,“即豨不反信亦族,欲加以罪宁无名”强调了韩信命运的不可逆转性。
整首诗通过对韩信一生的回顾,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也蕴含了对人性、权力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