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峰顶五花堂,曾见迷津赖法航
出处:《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 其二》
宋 · 葛胜仲
岘山峰顶五花堂,曾见迷津赖法航。
霅水江流同一滴,未妨作戏更随场。
霅水江流同一滴,未妨作戏更随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岘山峰顶的五花堂为背景,描绘了迷津得渡的法航,以及霅水江流的同一滴水,寓意深刻。
首句“岘山峰顶五花堂”,描绘出岘山之巅的五花堂景象,暗示高远的境界和超脱的精神追求。接着,“曾见迷津赖法航”一句,运用了“迷津”与“法航”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在人生的迷茫中,佛法如同指引方向的航标,给予人们指引和希望。
“霅水江流同一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以霅水江流的同一滴水,象征着佛法的普遍性和普世价值,无论身处何方,佛法都能给予人精神的滋养和心灵的慰藉。最后,“未妨作戏更随场”一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佛法实践的态度,即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将佛法融入其中,随缘应物,自在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的寓言,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生活的智慧,富有启示性,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