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至元恺,下不为庶顽
出处:《次韵恢大山拟古三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高不至元恺,下不为庶顽。
木雁有不幸,雾豹藏其斑。
天衢龙凤翔,万一冀附攀。
未若颂我酒,善闭刘伶关。
岁寒昆虫蛰,日暮飞鸟还。
小侯大者王,焉识商颜山。
木雁有不幸,雾豹藏其斑。
天衢龙凤翔,万一冀附攀。
未若颂我酒,善闭刘伶关。
岁寒昆虫蛰,日暮飞鸟还。
小侯大者王,焉识商颜山。
注释
高:地位。元恺:元老。
庶顽:庸俗人等。
木雁:比喻不幸的人。
斑:缺陷或特点。
天衢:天空之路。
龙凤:象征吉祥。
冀附攀:期待依附上升。
颂:赞美。
善闭:善于关闭。
刘伶:古代嗜酒之人。
关:烦恼或困境。
昆虫蛰:昆虫冬眠。
飞鸟还:鸟儿归巢。
小侯:小人物。
大者王:成为重要人物。
商颜山:可能指代权力中心或名山。
翻译
地位不上比元老,也不屑于与庸俗人等为伍。如同木雁遭遇不幸,隐藏起自身的斑点。
天空中龙凤翱翔,或许期待着能有所依附上升。
不如赞美我的酒,如同刘伶善于关闭烦恼之门。
寒冬时节昆虫蛰伏,日落时分鸟儿归巢。
小人物也可能成为大人物,谁能料到商颜山的变迁。
鉴赏
诗人以高洁自持,不至于与世俗同流;而下笔亦不为庸碌之辈所容。木雁遭逢不幸,犹如豹藏斑纹,隐而不露。天上龙凤自由翱翔,我等万一只愿依附攀援。何须赞美我之美酒,善于闭门自守,如刘伶一般置关防。岁月将寒,小昆虫蛰伏,日暮时分,飞鸟归巢。小侯与大王并列,其实难辨商山颜回之境界。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自守清高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淡泊名利之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