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景物知多少,可称收身乐此生
出处:《寸碧轩》
宋 · 杨时
隐隐遥山列画屏,檐间寸碧与云平。
低回席上遗簪露,彷佛墙东翠黛横。
虚景远涵千里色,晚晖仍借一溪清。
春风景物知多少,可称收身乐此生。
低回席上遗簪露,彷佛墙东翠黛横。
虚景远涵千里色,晚晖仍借一溪清。
春风景物知多少,可称收身乐此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遥山:远处的山。列画屏:像画卷般排列。
檐间寸碧:屋檐下的绿色。
云平:与云层齐平。
遗簪露:失落的发簪。
彷佛:犹如。
墙东翠黛:墙东的翠绿柳树。
虚景:遥远的景色。
远涵:延伸包容。
晚晖:傍晚的余晖。
一溪清:清澈的小溪。
春风景物:春天的风景。
收身:享受生活。
乐此生:享受一生。
翻译
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像画卷般排列在天边,屋檐下的绿色仿佛与云层齐平。宴席上,失落的发簪在低垂的灯光下闪闪发光,犹如墙东那翠绿的柳树轻轻摇曳。
遥远的景色在虚无中延伸,包容着千里之外的色彩,傍晚的余晖又借着清澈的小溪增添了几分明亮。
春天的风景究竟有多少,能让人在此享受一生的宁静和满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水画面,开篇即以“隐隐遥山列画屏”设定了一个如同挂着画卷般的自然景观。"檐间寸碧与云平"则细腻地刻画出屋檐间那片绿意与天空相连的情形,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捕捉和审美。
"低回席上遗簪露"一句,透露出室内的宁静,而“彷佛墙东翠黛横”则是诗人通过窗棂看到外面树梢间绿意横斜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光线和色彩变化的敏感。
接着,“虚景远涵千里色,晚晖仍借一溪清”两句,诗人以宏大的视角捕捉自然之美,将山水画面推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辽阔。
最后,“春风景物知多少,可称收身乐此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似乎在告诫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这平凡而又美好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