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烽火何时断,醉眼愁心望远天
出处:《西山夕眺》
明 · 于慎行
城上高峰带晚烟,峰头石阁启秋筵。
空岩雨色寒相入,曲洞松枝静可怜。
落日千帆飞鸟外,浮云万壑酒杯前。
辽阳烽火何时断,醉眼愁心望远天。
空岩雨色寒相入,曲洞松枝静可怜。
落日千帆飞鸟外,浮云万壑酒杯前。
辽阳烽火何时断,醉眼愁心望远天。
鉴赏
这首《西山夕眺》描绘了夕阳下西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深沉的情感。首句“城上高峰带晚烟”,以“带晚烟”三字巧妙地勾勒出傍晚时分,山峰与烟霭交融的朦胧美,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柔和的背景。接着,“峰头石阁启秋筵”一句,将视线引向山巅的石阁,仿佛在邀请人们在此享受秋日的盛宴,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空岩雨色寒相入,曲洞松枝静可怜”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清冷,空岩与雨色相互渗透,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之美;而曲洞中的松枝静立,更添了几分雅致与怜爱之情,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与心跳。
“落日千帆飞鸟外,浮云万壑酒杯前”则将视角拉远,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中,千帆竞发、飞鸟翱翔的壮观景象,与近处的石阁、松枝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丰富。同时,这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宽广与豁达,即使面对生活的起伏,也能以酒杯前的从容姿态,欣赏眼前的美景。
最后,“辽阳烽火何时断,醉眼愁心望远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战事的关切与忧虑,以及在美景面前难以抑制的愁绪。通过“醉眼”一词,不仅体现了诗人借酒浇愁的情态,也暗含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逃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明末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