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
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
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
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只在斯。
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
久任无年期。
大农赋禄随官品,
丰俭由来皆有分。
空尽天年在世间,
饥饱死生皆不问。
癃老非才固应尔,
豪俊当年亦为此。
谓非贬谪实累囚,
谓是归田犹禄仕。
忆昔汉唐与本朝,
咸有自新及起废。
如今岂无大眚及溥天,
不在他时洒心例。
人生如寓年年老,
岁岁彫零人渐少。
莫嫌四见魏唐春,
尚得逢春到华皓。
祠官之设自何时,
闻是元丰宰相之所为。
欲摈老成皆不用,
托於优假创斯规。
当时弊政出一切,
岂谓疮疣后世遗。
专宠持权事虽巧,
荣华宁得多时好。
君不见金陵零落故相家,
一如寂寞韶阳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的“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设置了季节的背景,即在严寒的冬日之后,新的一轮春天即将到来。然而诗人却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淡漠,“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似乎是在说尽管春天来了,但已经看不见往年的繁华了。
“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显示出诗人的身处和回忆,似乎每到春天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但却无法挽留时光。紧接着的“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祇在斯”则更加强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接下来的内容涉及到了官职和社会现状。诗中的“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久任无年期”暗示了一种对传统制度的反思,而“大农赋禄随官品,丰俭由来皆有分”则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官僚体系下的赏罚。
诗中还穿插着历史的回忆,如汉唐时期的变革,以及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批判。最后,“莫嫌四见魏唐春,尚得逢春到华皓”表达了一种尽管年华老去,但依然珍惜每一次与春天相遇的心情。
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个人生命感慨的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