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
出处:《送章正字秩满东归》
唐 · 无可
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
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
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
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
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
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
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朝衣:古代官员上朝时所穿的礼服。别席:离别的宴席。
春色:春天的景色。
秦关:指秦地的关隘,泛指北方边疆。
芸阁:藏书阁,古代藏书或修书的地方,常用来借指文人雅士聚集之处。
吏:官吏,此指职位。
替:接替,替代。
海门:海边,此指诗人的故乡或归隐之地。
寻僧:寻找僧人,比喻寻求心灵的宁静或高洁之士。
流水:溪水,流动的水,常象征时间的流逝或心境的悠长。
远林:远处的树林,代表远离尘嚣的清静之地。
忘机者:无心机的人,指不为世俗功名所累,超脱物外的人。
难齐:难以协调或平衡。
去住间:去与留之间的选择或状态。
翻译
穿上朝服登上离别的宴席,春天的景色充满了整个秦地关塞。藏书阁的官职谁来接替呢?我这就要返回海边的家乡。
沿着溪水寻找幽静的僧人,远眺林间空旷之处观赏明月。
虽然我是一个无心机的人,却也难以在去留之间找到平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开篇“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关”两句,勾勒出一幅早晨赴别离之地的画面,春天的气息在秦关弥漫,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接下来的“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两句,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荒凉的边塞之地,有谁能代替自己的职责?而自己则不得不再次返回那个遥远的地方。这不仅是对工作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
“寻僧流水僻,见月远林闲”两句,转换了情境。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位隐居的僧人,而那清澈的溪水和远处的林间月色,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又遥远。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最后,“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即使是一位追求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人,但在面对离别和归途之间的选择时,也会感到困惑和痛苦。这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人世间的情感纠葛无法彻底割舍。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自然美好与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