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
出处:《送少微上人游蜀》
唐 · 卢纶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
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
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
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
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
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瓶钵:僧人化缘或盛物的器皿,代表僧人的身份。禅衣:僧人的袈裟,修行时穿着的衣服。
翠微:青翠的山峰,常用来形容青山。
巴水:古代的河流名,这里指代远方的景色。
蜀星:蜀地的星星,蜀是古四川的别称,此处指遥远的山景。
中朝贵:朝廷中的权贵,指达官显贵。
外学非:外界的学问不全面或不如佛法深奥。
何当:何时能够。
一传付:全部传授,指传授佛法。
道侣:修行的同伴,指同修佛法的人。
愿知归:希望理解并回归佛法的真谛。
翻译
僧人手中的瓶钵环绕着禅衣,连续几晚在青翠的山间过夜。树木映衬下远方的巴水显得遥远,山色朦胧中蜀地的星辰显得稀疏。
认识了朝廷中的许多显贵,也深知外界学问的不足。
何时才能将佛法传授,让同道中人明白归隐之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或道侣准备离开,前往遥远的蜀地(今四川地区)的场景。开篇“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表明他已整理好行囊,准备踏上旅程。"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则描绘了他即将踏上的道路和目的地的自然景象,巴水流长,蜀地山高,晨曦微露,星辰渐隐。
接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显示诗人对这位禅师或道侣的了解,他在中土(即中国中原地区)广有交游,又通晓外来之学问。最后“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表达了诗人对他的一种期望或祝愿:希望有一天,这位禅师或道侣能将自己的学问和智慧传授给他,让他也能达到归宿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寂寥幽深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或师长的敬仰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