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
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
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
天得一清地得宁,谷得以盈神得灵。
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
禅向一中传正法,儒从一字分开阖。
老君以一阐真常,曾参一唯妙难量。
道有三乘禅五派,毕竟千灯共一光。
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一明圣教。
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真常道。
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
一彻万融天理明,万法归一未奇特。
始者一无生万有,无有相资可长久。
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面南观北斗。
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化元同出没。
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
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寂,西天胡子没髭须。
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
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
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
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鉴赏
这首《无一歌》由元代道士李道纯所作,其内容深邃,旨在阐述“一”与“无”的哲学思想,以及“一”在宇宙万物生成、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开篇“道本虚无生太极”,点明了道的本源在于虚无之中,太极则是道的显现形式。接下来,“太极变而先有一”,说明了太极变化产生了“一”,即道的最初形态。随后的“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描述了“一”分化为二,进而衍生出更复杂的宇宙结构。
“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强调了“一”作为宇宙的根本和玄学智慧的源泉。“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进一步解释了“一”在自然法则和人类智慧活动中的作用。
“天得一清地得宁,谷得以盈神得灵”,通过自然现象说明了“一”的重要性。“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则将这一概念扩展到社会层面,指出“一”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禅向一中传正法,儒从一字分开阖”,表明了“一”在宗教和儒家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老君以一阐真常,曾参一唯妙难量”,引用道教创始人老子和儒家学者曾参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一”的深远意义。
“道有三乘禅五派,毕竟千灯共一光”,说明了不同宗教和哲学流派虽然各有侧重,但最终都指向了“一”的真理。“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一明圣教”,强调了坚守“一”的重要性,以此达到精神的升华。
“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真常道”,总结了“一”是宇宙和生命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告诫人们不应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应坚守“一”的精神。
“一彻万融天理明,万法归一未奇特”,指出“一”与万物的关系,万物皆源于“一”,又回归于“一”。最后,“始者一无生万有,无有相资可长久”,强调了“一”与“无”的相互依存关系,只有理解并实践这一关系,才能实现长久的和谐与平衡。
整体而言,《无一歌》深刻探讨了“一”与“无”的哲学内涵,以及它们在宇宙、自然、社会和个人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李道纯对道家哲学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