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书御李事,为我赞登龙
出处:《投周益公三首 其三》
宋 · 王阮
公相昔宜避,公闲今可从。
分无先睹凤,情有后凋松。
一瓣今拈出,三熏敢不恭。
谁书御李事,为我赞登龙。
分无先睹凤,情有后凋松。
一瓣今拈出,三熏敢不恭。
谁书御李事,为我赞登龙。
注释
公相:古代官职,指宰相。昔:从前。
宜:应当。
避:避开。
公闲:官员的清闲时光。
今:现在。
可:可以。
从:跟随。
分:分别。
先睹:早先看到。
凤:凤凰,比喻杰出的人才。
情:情感。
后凋松:比喻经受考验而不凋谢的松树,象征坚韧不拔。
一瓣:比喻微小的事物或心意。
拈出:选取,拿出。
三熏:古代的一种礼节,三次熏香表示敬意。
敢不恭:岂敢不恭敬。
书:书写,记载。
御李事:关于御史李的典故或事迹。
赞:赞美。
登龙:比喻仕途显达,升官。
翻译
从前宰相应避开,如今清闲可以跟从。没有早先看见凤凰,情感却能像后凋的松树一样坚韧。
如今我摘取一瓣,对您的敬意怎敢不深沉。
谁会写下关于御李的事迹,来赞美我登上龙门的壮志。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王阮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诗中“公相昔宜避,公闲今可从”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实态度的转变,可能是指在不同时机对于某位尊贵人物(公)的态度或行为的调整。“分无先睹凤,情有后凋松”则是用形象生动的手法描绘出一种错过时机而感慨的情景,凤和松都是古代吉祥或高洁的象征,但在这里却被用于表达某种美好事物未能遇见或已然凋零的哀愁。
“一瓣今拈出,三熏敢不恭”则可能是在描述对某种珍贵事物(比喻为花瓣)的重视与珍惜,以及对于这份珍视所表现出的恭敬之情。数字“一”和“三”在这里或许仅是用于强化语气而非具体数目。
最后,“谁书御李事,為我赞登龙”则可能是在询问何人能够记录某位尊贵人物(御李)的事迹,并且为诗人本身的提升(比喻为登龙)做出赞美。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历史记载与个人成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古典意象和数字,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尊贵人物以及自我成长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