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塞鸿来,又在龙安浦
出处:《崇禅者觅诗归江南》
宋 · 释德洪
去年社燕前,道人江南住。
一笑塞鸿来,又在龙安浦。
今年寒食后,归心忽飘絮。
不知换秋菊,能复如期否。
此生付浮云,忽散还复聚。
要之不可必,恐作人间雨。
行藏类隐峰,两踏石头路。
故山有遗恨,缺典念马祖。
落日颓金盆,苍茫烟水莫。
离情渺难收,摹写入凝伫。
一笑塞鸿来,又在龙安浦。
今年寒食后,归心忽飘絮。
不知换秋菊,能复如期否。
此生付浮云,忽散还复聚。
要之不可必,恐作人间雨。
行藏类隐峰,两踏石头路。
故山有遗恨,缺典念马祖。
落日颓金盆,苍茫烟水莫。
离情渺难收,摹写入凝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江南的深深眷恋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诗中以燕子的迁徙和寒食节的回归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一笑塞鸿来,又在龙安浦",以塞鸿的归来象征着诗人对江南的思念,而"归心忽飘絮"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不知换秋菊,能复如期否",诗人借秋菊的开放与凋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能否如约而至的不确定感。"此生付浮云,忽散还复聚",将人生比作变幻无常的浮云,既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也暗示了人生的聚散无常。
"要之不可必,恐作人间雨",诗人担心自己的命运如同人间的雨水,难以预测,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行藏类隐峰,两踏石头路",通过隐峰和石头路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生活道路的探索。
最后,"故山有遗恨,缺典念马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佛法高深的马祖大师的敬仰。"落日颓金盆,苍茫烟水莫",以落日和烟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时间、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