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胜因人成,雅制传自古
出处:《赠笔工吴升》
宋 · 赵孟坚
兰台上狸毛,山谷爱鸡距。
物胜因人成,雅制传自古。
风流渡江初,笔翰犹朴鲁。
曾窥上方制,遗范典刑具。
寸簪束万颖,赡足饱霜兔。
丰融沛行墨,充实自妍富。
行间得茂密,夫岂窘尺度。
浇浮自趋薄,羸劣丑毕露。
清快誇钩心,节括号钗股。
纤纤铦甚锥,祇便庸书伍。
杀锋出光芒,苗枯旱无雨。
龌龊痴冻蝇,安能劂石怒。
尔来邈东嘉,法则自谁祖。
宛见昔制作,齐力万毫努。
吾欲标诸人,示兹明取与。
斲雕还反朴,淳风招已去。
春苗异芦笋,广袖谬织组。
谁能一羽力,回彼滔滔注。
百尔今已然,岂但于笔故。
物胜因人成,雅制传自古。
风流渡江初,笔翰犹朴鲁。
曾窥上方制,遗范典刑具。
寸簪束万颖,赡足饱霜兔。
丰融沛行墨,充实自妍富。
行间得茂密,夫岂窘尺度。
浇浮自趋薄,羸劣丑毕露。
清快誇钩心,节括号钗股。
纤纤铦甚锥,祇便庸书伍。
杀锋出光芒,苗枯旱无雨。
龌龊痴冻蝇,安能劂石怒。
尔来邈东嘉,法则自谁祖。
宛见昔制作,齐力万毫努。
吾欲标诸人,示兹明取与。
斲雕还反朴,淳风招已去。
春苗异芦笋,广袖谬织组。
谁能一羽力,回彼滔滔注。
百尔今已然,岂但于笔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兰台:古代宫殿名,此处指代文人墨客的书房。鸡距:鸡爪,象征珍贵或独特的事物。
雅制:高雅的风格或设计。
上方:指上层社会或权威人士。
寸簪束万颖:形容笔多如簪上的针。
霜兔:比喻文思敏捷。
丰融沛行墨:形容墨水充足,流畅书写。
节括:比喻文字结构严谨。
痴冻蝇:形容不识时务的人。
法则:规则、标准。
宛见:仿佛看到。
制作:创造、作品。
斲雕:雕刻,比喻过分雕琢。
淳风:淳朴的风气。
春苗异芦笋:比喻事物的不同形态。
滔滔注:比喻不可阻挡的趋势。
百尔:指众多事物。
翻译
兰台上的狐狸毛,山林中珍视鸡爪。事物之美源于人的喜好,高雅的风格自古流传。
渡江之初的风流韵事,笔墨尚显质朴粗犷。
曾亲见上层的规范,典范规矩皆在此。
一寸发簪束万根笔尖,足以养活众多的兔子。
丰盈的墨水流淌,自身充满华美。
字行间繁密丰富,哪里会受限于尺幅。
浮夸之风自然趋于浅薄,弱点和不足无所遁形。
清秀的钩心设计,如同钗股般精巧。
细长如锥的笔尖,只适合寻常书写。
锐利的锋芒显现光芒,如同干旱中的枯苗期盼雨水。
肮脏的蝇虫怎可激怒坚硬的石头。
自那时起,东边的佳话渐远,法则源自何人。
仿佛能看到过去的创作,万众一心的努力。
我欲以此向世人展示,明确取舍之道。
从雕琢回归朴实,淳厚之风已逝去。
春苗与芦笋不同,宽大的衣袖误作丝织。
谁能以一己之力,逆转滔滔洪流。
今日之事已成定局,岂止关乎笔墨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孟坚所作的《赠笔工吴升》,通过对吴升制笔技艺的赞美,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书法工具的重视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诗中以“兰台上狸毛”和“山谷爱鸡距”比喻吴升选用优质材料,强调了工艺的讲究。诗人称赞其作品“风流渡江初,笔翰犹朴鲁”,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不失新颖。吴升的制笔技术被赞誉为“上方制”的典范,他的作品如“寸簪束万颖”,富有内涵且能满足书法家的需求。
诗中通过对比,批评了那些追求浮华、技艺贫瘠的笔工,而吴升的作品则“行间得茂密”,既有力度又有美感,不拘泥于形式。诗人感慨,吴升的技艺如同“昔制作”,凝聚了万千毫芒的努力,他希望世人能从吴升这里学习到真正的艺术精神。
最后,诗人呼吁回归淳朴,指出过度雕琢可能导致艺术的衰落,如同“春苗异芦笋,广袖谬织组”。他期待有人能像吴升一样,以微小之力改变潮流,使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传统工艺的敬仰和对技艺传承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