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与并门,天南天北人
出处:《之官新定却寄并州通判王几道》
宋 · 张伯玉
新定与并门,天南天北人。
扁舟江外客,别乘塞垣身。
朔马惊鸣橐,秋鲈上钓纶。
何时叙离阔,把酒碧嵩春。
扁舟江外客,别乘塞垣身。
朔马惊鸣橐,秋鲈上钓纶。
何时叙离阔,把酒碧嵩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并门:并州城门。天南天北:形容各地,四方。
扁舟:小船。
别乘:指边塞官员。
塞垣:边疆城墙。
朔马:北方的马。
惊鸣:因惊吓而鸣叫。
橐:马鞍袋。
秋鲈:秋季的鲈鱼。
钓纶:钓鱼的绳线。
离阔:离别和阔别。
碧嵩:碧色嵩山。
春:春天。
翻译
我新近定居在并州城,这里南北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我像一叶扁舟漂泊在外,身份却如同边塞官员。
北方的战马惊恐地嘶鸣,秋天的鲈鱼跃上钓钩等待捕获。
不知何时才能相聚畅谈,共饮美酒于碧色嵩山之春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游子的离愁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新定与并门,天南天北人",通过地名"新定"和"并门",勾勒出一幅边疆的画面,而"天南天北人"则隐含着诗人对于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
接着"扁舟江外客,别乘塞垣身",诗人以一个旅人的身份出现,他乘坐的是简陋的小船(扁舟),在江的外面漂泊,而"别乘塞垣身"则表达了他背井离乡,行走在边塞之地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句"朔马惊鸣橐,秋鲈上钓纶",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北方的战马因惊吓而鸣叫,以及南方的鱼儿被钓住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域文化的感受和认识。
最后两句"何时叙离阔,把酒碧嵩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以及在美好春光中举杯畅饮,以此来慰藉那份难以排遣的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家国、朋友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