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留旅琐缘何事,积受恩私愧未酬
出处:《寄呈吕道山于八桂》
宋末元初 · 方回
朅从歙浦来湓浦,闻自全州入桂州。
倚俟先生还北棹,定容小子到南楼。
甘留旅琐缘何事,积受恩私愧未酬。
但愿岁时一相见,萍踪从昔惯漂浮。
倚俟先生还北棹,定容小子到南楼。
甘留旅琐缘何事,积受恩私愧未酬。
但愿岁时一相见,萍踪从昔惯漂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朅:离去,离开。歙浦:地名,古代水路交通要道。
湓浦:地名,长江下游支流。
全州:地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
桂州:地名,古时指广西桂林地区。
倚俟:依靠等待。
北棹:向北行驶的船。
小子:谦称自己。
南楼:可能指诗人期望相聚的地方。
旅琐:旅途中的琐事。
恩私:恩惠与私情。
愧未酬:感到惭愧未能回报。
岁时:一年中特定的时间。
萍踪: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惯漂浮:习惯了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翻译
我刚从歙浦来到湓浦,听说是从全州进入桂州。期待先生您驾舟北归,我定会追随前往南楼。
为何甘愿滞留旅途中,只因承蒙您的厚爱未报。
只希望每年能有相见之时,如同浮萍生涯早已习惯漂泊。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寄呈吕道山于八桂》。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事的怀念。
首句“朅从歙浦来湓浦,闻自全州入桂州”表达了诗人行旅的过程,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这些地点都紧扣在桂林周边,这种地名的列举营造出一种旅行者的行踪。
接下来的“倚俟先生还北棹,定容小子到南楼”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的相互关注和期待。这里的“先生”是对朋友的尊称,“北棹”可能指的是返回的方向,而“定容小子到南楼”则可能是在描述诗人自己或另一位朋友的行动,展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
第三句“甘留旅琐缘何事,积受恩私愧未酬”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所受之恩的感激之情。这里的“甘留旅琐”可能是指旅行中的小憩,而“积受恩私”则强调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最后两句“但愿岁时一相见,萍踪从昔惯漂浮”,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不定期相聚的愿望,以及对流年中自己飘泊不定的感慨。这里的“萍踪”象征着飘泊无定的生活,“惯漂浮”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一种习以为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地名的点缀,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流年中难以预料的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