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出处:《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唐 · 白居易
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
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
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
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宾旅:漂泊在外的人,游子。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这里代指做官。
束我身:束缚了我,意指成为官员。
酒散:酒宴结束。
同宿客:一同留宿的朋友。
诗成:作完诗。
独吟人:独自吟诵诗歌的人。
蘋洲:地名,此处可能为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处。
知何日:不知道何时能再相见。
镜水:清澈如镜的水面,可能指湖水。
离心:离别的思绪。
两处:指诗人和友人各自所在的地方。
相忆在:互相思念。
官高:地位高。
年长:年纪大。
少情亲:情感变得疏远。
翻译
年轻的游子并非我同类,晚年才成为仕宦之人。酒宴结束后没有一同住宿的朋友,作诗时常常只有我独自吟咏。
在蘋洲见面不知是何日,面对镜湖离别之心又过了一年。
我们两人分别在两地,地位虽高年纪渐长,却少了那份亲近之情。
鉴赏
诗人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孤寂与时光流逝的画面。"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表达了对过往年华的回顾和现实中的孤独感受,那些年轻时的朋友不再是现在的同伴,而自己则被时间的重负所束缚。"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则写出了宴席散去后,缺乏知音的孤独,以及在完成一首诗歌后的自我倾诉。
"蘋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中,"蘋洲"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是虚构的场所,而"镜水离心"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隔绝,以及对重逢之日的渴望。"又一春"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两句"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无论地位如何提升,年龄如何增长,那份少年时的情谊仍旧珍贵且难以忘怀。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岁月的无尽留恋,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