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蛇矛失,流涕满边陲
出处:《曾公子樱挽诗》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朝廷讵无将,君独奋布衣。
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
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
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
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
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
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
呜呼蛇矛失,流涕满边陲。
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
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
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
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
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
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
呜呼蛇矛失,流涕满边陲。
鉴赏
这首诗《曾公子樱挽诗(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著名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一位名为曾公子樱的将领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中开篇即以“朝廷讵无将,君独奋布衣”点出主题,强调了在朝廷众多将领之中,唯有这位曾公子樱敢于挺身而出,以平民之身,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接着,“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曾公子樱率领着五百勇士冲锋陷阵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勇猛和决心。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则进一步刻画了曾公子樱及其士兵们不顾生死、誓死捍卫国家的形象。面对强敌,“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展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战术的巧妙。然而,“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即使他们竭尽全力,也难以得到外部支援,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一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曾公子樱及其部下在困境中的坚强意志,犹如泰山崩塌之际,他们依然坚守阵地,力图支撑。然而,“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最终,由于力量悬殊,他们还是无法抵挡敌人的攻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最后,“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描绘了战后战场的凄凉景象,士兵们疲惫不堪,马匹也因长途跋涉而显得疲惫。尽管如此,“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他们仍然坚持抵抗,直到最后一刻,显示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曾公子樱及其士兵们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和对国家的忠诚,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