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失意多怨尤,有谁能自知全文

失意多怨尤,有谁能自知

出处:《送上官直
宋 · 李觏
失意多怨尤,有谁能自知
游人务乞丐,之子唯求师。
成名在积善,干禄先阙疑。
根本苟深固,春风谅无私。

拼音版原文

shīduōyuànyóuyǒushuínéngzhī

yóuréngàizhīwéiqiúshī

chéngmíngzàishàngānxiānquē

gēnběngǒushēnchūnfēngliàng

注释

失意:遭遇挫折或不如意。
尤:怨恨,责怪。
游人:在外漂泊的人。
乞丐:比喻寻求帮助或支持。
之子:这个人。
师:老师,引申为知识和指导。
成名:获得名声。
积善:长期做善事。
干禄:追求官职或俸禄。
阙疑:避免引起怀疑。
根本:根基。
深固:深厚稳固。
春风:比喻恩惠或好意。
谅无私:当然不会偏私。

翻译

失意时常常满腹牢骚,又有谁能够真正了解自己。
在外游历的人只求乞讨,而这个人却只想寻求师长的教导。
名声来自于长期行善,追求官职则要避免嫌疑。
如果根基深厚稳固,那么春天的恩惠自然公正无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觌所作的《送上官直》。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失意多怨尤,有谁能自知"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公和个人遭遇挫折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于内心修养和自我认知的重视。这里的“失意”指的是个人的志向或理想不能实现,引发的不满与怨恨常常伴随着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而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在价值的人却很少。

"游人务乞丐,之子唯求师" 这两句则表明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知识和精神导师的渴望。这里的“游人”指的是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的人,而诗人自己却只愿追随真正的智慧之师。

"成名在积善,干禄先阙疑" 这两句强调了名誉和福祉都是建立在长期的善行基础上的,而不是一夜之间可以获得的。这里“积善”指的是长时间累积的善举,“干禄”则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好运,但诗人却先表达了对此种追求的怀疑态度。

"根本苟深固,春风谅无私" 最后两句则用生动的比喻来阐述真理和美好的东西是普遍而平等的,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或地位而有所不同。这里“根本”指的是事物的根基和基础,“春风”象征着自然界中最公正无私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追求与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超越世俗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