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
出处:《秋夜怀洛下一上人》
宋 · 寇准
游宦忘机久,心源亦自澄。
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
木叶惊栖鸟,寒窗暗静灯。
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
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
木叶惊栖鸟,寒窗暗静灯。
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游宦:在外做官。忘机:不问世事。
心源:心灵。
自澄:自然清澈。
吴苑:江南园林。
洛城:洛阳。
僧:僧人。
木叶:落叶。
栖鸟:栖息的鸟儿。
寒窗:寒冷的窗户。
暗静灯:昏暗的灯光。
过:拜访。
竹院:竹林小院。
三乘:佛教的三种经典,泛指佛法。
翻译
长久在外做官,不问世事,心灵也自然清澈。夜晚在吴苑聆听雨声,秋天想起洛阳的僧人。
落叶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寒冷的窗户映照着昏暗的灯光。
何时能拜访那竹林小院,向他们请教佛法的深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秋夜怀洛下一上人》,诗人以游宦生涯中对禅心的追求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僧侣的深深怀念。首句“游宦忘机久”揭示了诗人长期在外做官,已淡泊名利,心境如水般平静。第二句“心源亦自澄”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澄明与净化。
“夜听吴苑雨”描绘了夜晚在江南园林中聆听雨声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借景生情,联想到洛阳的僧人,触发了对故友的思念。“秋忆洛城僧”直接抒发了对洛城僧侣的秋日怀念之情。
接下来,“木叶惊栖鸟”通过落叶惊动栖息的鸟儿,寓言自己的一片深情也触动了远方朋友的心弦。最后一句“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表达了诗人渴望有机会拜访僧人,向其请教佛法的急切心情,流露出对佛法智慧的向往和对精神归宿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以自然景色为纽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精神层面提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