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登夜阁天连雁,同看秋崖月破烟
出处:《辨才法师尝以诗见寄继闻示寂追次其韵》
宋 · 秦观
遥闻只履去翛然,诗翰才收数月前。
江海尽头人灭度,乱山深处塔孤圆。
忆登夜阁天连雁,同看秋崖月破烟。
尚有众生未成佛,肯超欲界入诸禅。
江海尽头人灭度,乱山深处塔孤圆。
忆登夜阁天连雁,同看秋崖月破烟。
尚有众生未成佛,肯超欲界入诸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只履:形容脚步轻盈,如履薄冰。翛然:形容心境洒脱,无拘无束。
灭度:佛教中指人死亡,解脱轮回。
塔孤圆:形容塔孤立在深山之中,形状圆满。
夜阁:夜晚的楼阁,可能指读书或冥想之处。
秋崖月破烟:秋天的山崖上,月光穿透云雾。
众生:泛指世间所有生命。
欲界:佛教中的六道之一,指由欲望驱动的凡俗世界。
诸禅:各种禅定境界,佛教修行的重要部分。
翻译
远远听到他轻步离去,潇洒自在,诗稿才收存于数月前。他在江海的尽头,人迹罕至的地方,度过一生,留下孤独的塔影。
回忆起我们一起在夜晚的阁楼上,仰望天空,大雁与天相连,秋天的山崖上,月光穿透云烟。
还有许多众生未能成佛,他是否愿意超脱欲望之界,深入禅定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所作,题为《辨才法师尝以诗见寄继闻示寂追次其韵》。诗人通过描绘辨才法师的离去,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首句“遥闻只履去翛然”形象地写出了法师潇洒离去的背影,"只履"象征其僧侣身份,"翛然"则显出其超脱尘俗的风范。
第二句“诗翰才收数月前”,暗示法师虽已离世,但其诗文犹在,诗人以此寄托哀思。接下来两句“江海尽头人灭度,乱山深处塔孤圆”,描绘了法师归宿之地的偏远与寂静,塔的孤独更显出法师修行生涯的孤高。
“忆登夜阁天连雁,同看秋崖月破烟”回忆了与法师共度的美好时光,夜晚登高望远,共享月色,表达了深深的友谊和对法师的追忆。最后两句“尚有众生未成佛,肯超欲界入诸禅”表达了诗人对于未度化完全的人们的关怀,以及对法师普渡众生、超脱世俗禅境的敬仰。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法师生平的追忆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佛法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