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塞势何怒,惟激声故远
山空谁肯邻,影静鹤为伴。
万松当篱落,千岩上几案。
花草岂厌多,不多亦堪玩。
一丘万事足,半点无外羡。
如何濯双缨,独欠泉一眼。
晚晴漫野步,偶到溪侧畔。
颇怪清浅流,雪后劣如线。
相将二三子,一笑出奇观。
琼砂杂瑶砾,掇拾作微堰。
锵然便淙琤,清若奏琴阮。
当流立孤石,滟滪忽童丱。
不塞势何怒,惟激声故远。
从今日日来,愁肺要湔浣。
儿童俾勿坏,鸥鹭好看管。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傍晚时分,漫步于南溪之畔的情景。开篇“吾庐在南溪”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居所位于南溪之旁,而“溪北北山半”则勾勒出一幅幽静的自然画卷,其中“山空谁肯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世隔绝的情怀。接下来的“影静鹤为伴”则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孤独。
诗人通过“万松当篱落,千岩上几案”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而且也透露出他对这片山水的喜爱和融入其中的生活状态。随后的“花草岂厌多,不多亦堪玩”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享受,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简简单单的风景也能让他心满意足。
“一丘万事足,半点无外羡”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知足常乐和自我满足的心态。紧接着,“如何濯双缨,独欠泉一眼”中的“独欠泉一眼”可能是在表达对水源的渴望,或是想要更进一步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晚晴时分的漫步在“晚晴漫野步,偶到溪侧畔”中得到了描绘,而接下来的“颇怪清浅流,雪后劣如线”则细腻地捕捉了溪水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
诗人与友人的相聚和欢乐的时光在“相将二三子,一笑出奇观”中展现,而“琼砂杂瑶砾,掇拾作微堰”则可能是在描绘他们共同的游戏或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接下来的“锵然便淙琤,清若奏琴阮”则通过声音和音乐的比喻,增添了一份生动性。诗人在溪边立于孤石之上,感受着水流的声音,这在“当流立孤石,滟滊忽童丱”中得到了体现。
“不塞势何怒,惟激声故远”中的“不塞势”可能是在表达溪水的自然状态,而“惟激声故远”则可能是对溪水声音持久而不衰减的赞美。
最后,“从今日日来,愁肺要湔浣”中的“愁肺”可能暗示着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也会有所思虑,而“儿童俾勿坏,鸥鹭好看管”则展现了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和对孩子们纯真的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南溪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与之互动的情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