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生郑公为民社,一言剖决遂不疑
出处:《题富郑公画像》
宋 · 李纲
天骄自昔难羁縻,凭陵中夏侵北垂。
秦城万里堑山谷,汉女远嫁为阏氏。
赫然武帝事征伐,天下骚动士马疲。
古来制禦无上策,本朝镇抚诚得宜。
祖宗守边有良将,胡骑远遁不敢窥。
澶渊之役起仓卒,当时众议何其危。
莱公庭争乃亲讨,貔虎百万从六飞。
弩机暗发虏酋殒,震怖屈膝祈完归。
欢盟从此到今日,生灵休息诚赖之。
中间桀骜邀岁赐,悬河之辩亦莫支。
笃生郑公为民社,一言剖决遂不疑。
莱郑之功实终始,配入太庙铭鼎彝。
我生后公不及识,再拜图像涕泗洟。
安得如公之人在廊庙,坐使德泽渐烝黎。
秦城万里堑山谷,汉女远嫁为阏氏。
赫然武帝事征伐,天下骚动士马疲。
古来制禦无上策,本朝镇抚诚得宜。
祖宗守边有良将,胡骑远遁不敢窥。
澶渊之役起仓卒,当时众议何其危。
莱公庭争乃亲讨,貔虎百万从六飞。
弩机暗发虏酋殒,震怖屈膝祈完归。
欢盟从此到今日,生灵休息诚赖之。
中间桀骜邀岁赐,悬河之辩亦莫支。
笃生郑公为民社,一言剖决遂不疑。
莱郑之功实终始,配入太庙铭鼎彝。
我生后公不及识,再拜图像涕泗洟。
安得如公之人在廊庙,坐使德泽渐烝黎。
鉴赏
这首诗《题富郑公画像》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是对富弼(字彦国,号乐道)这位北宋名臣的颂扬。全诗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描绘了富弼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雄形象。
诗的前半部分回顾了古代边疆的动荡与冲突,以及历代君主对边防的应对策略。秦朝筑长城,汉朝联姻匈奴,汉女远嫁为阏氏,这些都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边防的重视。接着,诗中提到汉武帝时期的大规模征伐,以及由此带来的全国性骚动和军队疲惫。然而,诗中强调了“本朝镇抚诚得宜”,即宋朝的政策在镇压边患和安抚民族方面更为得当。
诗的转折点在于描述了富弼在澶渊之役中的关键作用。面对紧急局势,富弼力排众议,亲自出征,率领强大的军队,最终通过巧妙的战术,击溃敌军首领,迫使对方屈膝求和。这一胜利不仅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带来了长久的和平,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赞扬了富弼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与另一位名臣范仲淹(字希文,号莱公)共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两人在处理边境问题时的合作,被比作是“配入太庙铭鼎彝”,即他们的功绩被永久铭记于国家的历史之中。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能亲眼见到富弼的遗憾,并希望有更多像富弼这样的贤臣能在朝廷中发挥作用,让仁政惠及百姓,使国家繁荣昌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富弼个人事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北宋名臣的高度评价和深深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