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公输巧,要不外绳墨
出处:《送吕子约赴天台倅》
宋 · 彭龟年
少读丽泽书,投老未尽识。
譬如涉大海,渺不见其极。
去之若有失,从之了无得。
约兄自西来,为我倒胸臆。
始知公输巧,要不外绳墨。
从兹往来频,不辨主与客。
去住宁有定,长恐使南北。
谁题治中舆,别日忽相偪。
欲留留不可,把袂三叹息。
送君浙河西,狂涛立如植。
君其稳驾浪,我亦理行幅。
斯意莽无穷,所愿各努力。
譬如涉大海,渺不见其极。
去之若有失,从之了无得。
约兄自西来,为我倒胸臆。
始知公输巧,要不外绳墨。
从兹往来频,不辨主与客。
去住宁有定,长恐使南北。
谁题治中舆,别日忽相偪。
欲留留不可,把袂三叹息。
送君浙河西,狂涛立如植。
君其稳驾浪,我亦理行幅。
斯意莽无穷,所愿各努力。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龟年所作的《送吕子约赴天台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吕子约即将远赴天台任职的离别之情。诗人以自己年轻时未能充分领悟经典(丽泽书)的感慨,比喻吕子约此行如同横渡大海,前途广阔而难以预知。他感叹自己与吕子约的友情深厚,吕子约的到来能倾诉心声,感受到他的智慧如同公输般巧妙,都源于规矩和原则。
诗人期待两人今后能频繁交往,不分主客,但又担心这种相聚不定会让人产生距离感。他们分别在即,诗人依依不舍,表达了想要挽留却无法留住的无奈,只能在送别的时刻频频叹息。最后,诗人想象着吕子约在浙江西岸面对狂涛,鼓励他稳健驾驶,自己也将整理行装,继续前行。他们的心意深邃无尽,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在各自的道路上努力前进。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