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减闻见,始遂情逍遥
出处:《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其二》
唐 · 孟郊
东都清风减,君子西归朝。
独抱岁晏恨,泗吟不成谣。
贵游意多味,贱别情易消。
回雁忆前叫,浪凫念后漂。
悠悠孤飞景,耸耸衔霜条。
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病深理方悟,悔至心自烧。
寂静道何在,忧勤学空饶。
乃知减闻见,始遂情逍遥。
文字徒营织,声华谅疑骄。
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善士有馀食,佳畦冬生苗。
养人在养身,此旨清如韶。
愿贡高古言,敢望锡类招。
独抱岁晏恨,泗吟不成谣。
贵游意多味,贱别情易消。
回雁忆前叫,浪凫念后漂。
悠悠孤飞景,耸耸衔霜条。
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病深理方悟,悔至心自烧。
寂静道何在,忧勤学空饶。
乃知减闻见,始遂情逍遥。
文字徒营织,声华谅疑骄。
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善士有馀食,佳畦冬生苗。
养人在养身,此旨清如韶。
愿贡高古言,敢望锡类招。
注释
东都:古代洛阳的别称。君子:指有德行的人。
岁晏:年终、岁末。
泗吟:泗水边的吟唱。
贵游:贵族子弟。
贱别:地位低微者的离别。
回雁:南飞的大雁。
浪凫:孤独的野鸭。
养人:滋养人的生活。
养身:滋养身体。
翻译
东都的清风渐渐减弱,君子往西去朝见朝廷。独自怀抱年终的遗憾,泗水边吟唱不成歌谣。
贵族子弟心意丰富,离别时情感容易消散。
南飞的大雁想起先前的叫声,孤独的野鸭想念后续的漂泊。
漫长孤独的飞翔景象,鸟嘴衔着霜冻的枝条。
不通情趣多滞涩,懒于结交新朋友。
病痛深入才明白道理,后悔之情如同心头焚烧。
在寂静中寻找道路何在,忧虑勤奋学习却无果。
这才懂得减少听闻和见闻,才能真正享受自由自在。
文字只是空洞的编织,名声华丽恐怕让人骄傲。
回头看看耕田种地的人,他们的质朴简单却有韵律。
善良的人有多余的食物,冬天的好田地也能生长幼苗。
滋养人的关键在于滋养自身,这个道理清晰如韶乐。
我愿意贡献高雅古朴的言论,只希望得到类似的赏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充满了深沉的怀念与淡淡的哲理。开篇“东都清风减,君子西归朝”两句,设置了一种萧瑟而又平和的秋景,同时也表达了朋友西行的离别之情。
接下来,“独抱岁晏恨,泗吟不成谣”表现了诗人独自怀抱着对逝去时光的哀愁,而自己的吟咏却因为心绪缠结而不能流畅。"贵游意多味,贱别情易消"则是说高雅的交游留给人的回味无穷,但世间的离别之情往往转瞬即逝。
中间部分“回雁忆前叫,浪凫念后漂”通过对比鸿鹄与雁的不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未来的迷茫与无常。“悠悠孤飞景,耸耸衔霜条”则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凄清的飞鸟景象,与前面的离别之情相呼应。
接下来的“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显示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与对现实交往困难的感慨。"病深理方悟,悔至心自烧"则透露出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与内心的懊恼。
随后的“寂静道何在,忧勤学空饶”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和安宁状态的追求,以及对忙碌劳累生活的感慨。"乃知减闻见,始遂情逍遥"则是说通过减少外界的干扰与纷争,内心的情感得以舒展。
结尾部分“文字徒营织,声华谅疑骄”批判了空泛浮华的文学创作,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真正有才华而又不矫揉造作的士人的自省与赞美。
"善士有馀食,佳畦冬生苗"象征着高尚的人物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其本色,不失其贤。"养人在养身,此旨清如韶"则是说真正的修养之道,在于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身体,达到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
最后,“愿贡高古言,敢望锡类招”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言行的向往,以及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受到后人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