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挟惊沙扑面飞,征人湿透苦无衣
出处:《那旦道中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孟秋九日寒无比,东西南北飓风起。
阳春道上不可行,吹我仆夫僵欲死。
有车既陷泥淖中,有马亦倒沟渠里。
雨挟惊沙扑面飞,征人湿透苦无衣。
黑云一片横天尽,红叶千种见日希。
登高四望无烟火,白石苍苔滑杀我。
但得天晴到夕阳,自有人家当道左。
阳春道上不可行,吹我仆夫僵欲死。
有车既陷泥淖中,有马亦倒沟渠里。
雨挟惊沙扑面飞,征人湿透苦无衣。
黑云一片横天尽,红叶千种见日希。
登高四望无烟火,白石苍苔滑杀我。
但得天晴到夕阳,自有人家当道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孟秋九日,即农历九月的寒凉天气,以及随之而来的飓风。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对行人的影响,通过“有车既陷泥淖中,有马亦倒沟渠里”描述了车辆与马匹在泥泞中挣扎的情景,以及“雨挟惊沙扑面飞”形象地表现了雨水与沙尘交织的狂暴景象。
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行人因恶劣天气而遭受的痛苦,“征人湿透苦无衣”,表达了行人在风雨中衣不蔽体的困境。同时,通过“黑云一片横天尽,红叶千种见日希”两句,不仅渲染了阴沉的天空和稀少的红叶,也暗示了环境的压抑与凄凉。
“登高四望无烟火,白石苍苔滑杀我”则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所见的荒凉景象,没有烟火的痕迹,只有滑腻的白石和苍苔,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最后,“但得天晴到夕阳,自有人家当道左”表达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渴望,以及对前方可能遇到的人家的期待,寄寓了一丝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助与坚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