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休文堂前花满枝,风物四时春更宜。
前年三月宴客时,坐上才杰皆能诗。
众中独许姑苏客,千里江山贮胸臆。
醉来意气为倾倒,写出层层好山色。
素屏十尺粉垩鲜,千岩万嶂含春烟。
客子疑行灞桥路,人家似住武陵源。
山僧投寺乱松里,山下鸟啼人未起。
柴扉日出扃薜萝,渔网波生撒江水。
楚水湘云互蔽亏,渚宫隔岸遥霏微。
东崦晴岚西崦雨,何处长歌樵子归。
亭下流泉春浩浩,上有居人往来道。
相过总是看山来,衣冠虽别情皆好。
主人爱玩不下堂,清晨扫地坐焚香。
晴看似见孤云起,莫对疑闻细草芳。
夫君平生于我厚,记君新吟常在口。
长干一去无尺书,谩对此图嗟妙手。
一从作吏此事废,从前画癖今除否。
遥知紫陌红尘下,每为云山一回首。
人生适意在杯酒,万事浮云亦何有。
君乎何日归去来,画里青山待君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沈氏宜春堂屏风上徐给事贲所绘的春云叠嶂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画作的生动与意境。首句“休文堂前花满枝”引入画面,犹如置身于繁花盛开的春天。接着,诗人回忆前年三月的宴会上,才俊们聚首,其中一位姑苏来的客人尤为出色,他的诗才横溢,将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融入诗篇。
画中的山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如同“千岩万嶂含春烟”,让观赏者仿佛行走在“灞桥路”和“武陵源”。山间僧侣、鸟鸣、日出以及渔网撒江的场景,增添了宁静与自然的气息。诗人感叹画工的高超技艺,将楚水湘云的对比和远山近景的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感慨自己与友人因仕途而疏远,但仍怀念彼此的情谊,赞赏画作中的山水之美,期待友人早日回归,共享画中美景。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认为人生在世,应以欣赏美景和畅饮为乐,将世事看淡。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艺术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