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动远林催络纬,月和清露上芭蕉
出处:《奉和数畴兄对酒自叹之作》
明 · 王立道
为通花径数诛茅,长日炎氛静里消。
秋动远林催络纬,月和清露上芭蕉。
濯缨惯坐溪边石,觅句时行湖上桥。
莫向天池羞斥鴳,蓬蒿九万各逍遥。
秋动远林催络纬,月和清露上芭蕉。
濯缨惯坐溪边石,觅句时行湖上桥。
莫向天池羞斥鴳,蓬蒿九万各逍遥。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诗《奉和数畴兄对酒自叹之作(其一)》描绘了一幅闲适而富有自然情趣的画面。首句“为通花径数诛茅”写诗人为了开辟一条通往花丛的小径,亲手砍伐了一些茅草,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悉心打理。"长日炎氛静里消"则表达了在炎热的日子里,这条小径带来的清凉与宁静。
接下来两句“秋动远林催络纬,月和清露上芭蕉”,通过描绘秋天树林中纺织娘的鸣叫和月光洒在芭蕉叶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秋夜的诗意氛围。诗人似乎在享受这种宁静的夜晚,洗涤心灵,寻找创作灵感。
“濯缨惯坐溪边石,觅句时行湖上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常常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洗涤冠带,行走在湖边的桥上寻找佳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最后两句“莫向天池羞斥鴳,蓬蒿九万各逍遥”以寓言的方式劝诫自己或友人,不必羡慕高飞的鸿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即使身处平凡,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在与快乐。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田园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