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别长为客,白发重逢尽是仙
出处:《代简约诸丈复象冈书院》
明 · 陶益
负笈遥思三十年,趋陪踪迹已茫然。
青山一别长为客,白发重逢尽是仙。
入望晴云团旧帙,唤愁春草藉虚筵。
俗围破后还谁健,藜杖篮舆愿独先。
青山一别长为客,白发重逢尽是仙。
入望晴云团旧帙,唤愁春草藉虚筵。
俗围破后还谁健,藜杖篮舆愿独先。
鉴赏
此诗《代简约诸丈复象冈书院》由明代诗人陶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岁月流转与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联“负笈遥思三十年,趋陪踪迹已茫然。”开篇即以“负笈”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在知识的海洋中求索的历程,三十年的时光仿佛在一瞬间被拉近,而“趋陪踪迹已茫然”则暗示了岁月流逝带来的记忆模糊与时间的无情。
颔联“青山一别长为客,白发重逢尽是仙。”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青山象征着过往的美好时光,与之分别后,主人公便成了漂泊的游子;而“白发重逢尽是仙”,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味。
颈联“入望晴云团旧帙,唤愁春草藉虚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晴云与旧帙(书籍)的相遇,唤起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而春草与虚筵(空置的宴席)的对比,则体现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哀愁。
尾联“俗围破后还谁健,藜杖篮舆愿独先。”在前文铺垫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在世俗的束缚被打破之后,还有谁能保持健康与活力?“藜杖篮舆愿独先”则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追求自由与内心的宁静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