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全文

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

宋 · 郭祥正
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
孝道遂零落,为子吟孤云。
孤云泊南山,山下藏二亲。
孤云自朝夕,坟草几冬春。
悠悠我之思,孤云浩无垠。
注视讵能揽,倾耳那得闻。
音容劳梦想,涕泪濡衣巾。
作亭坟之隅,奚止簠簋陈。
扬名与行道,勉勉期终身。
采彼孤云篇,为子书诸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寄题吴子山孤云亭》,通过描绘孤云与坟冢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逝去亲人深深的怀念和对孝道的思考。

首句“重华不可见,曾参久为尘”以“重华”暗指古代圣王,象征着美好而不可触及的理想,而“曾参久为尘”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接下来,“孝道遂零落,为子吟孤云”,诗人感叹孝道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淡漠,只能通过吟诵孤云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孤云泊南山,山下藏二亲”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孤云停泊于南山之上,山下埋藏着双亲的墓地。接着,“孤云自朝夕,坟草几冬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孤云每日早晚徘徊,而墓地的草木却经历了几个秋冬的更迭。

“悠悠我之思,孤云浩无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如孤云般广阔无边,无法捕捉。“注视讵能揽,倾耳那得闻”则是说即使凝视也无法触及,即使侧耳倾听也无法听到逝去亲人的声音。最后,“音容劳梦想,涕泪濡衣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泪水打湿了衣襟。

“作亭坟之隅,奚止簠簋陈”提到在坟墓旁建造亭子,不仅仅是为了摆放祭品,更是为了寄托哀思。“扬名与行道,勉勉期终身”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名声流传,践行道德,以此作为对先人的纪念。

“采彼孤云篇,为子书诸绅”结尾处,诗人选取了“孤云”这一意象,创作诗歌,将其书写在布帛上,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孤云与坟冢的关联,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孝道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