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十万来迎敌,最好诸军自裹粮
出处:《送文安抚出师》
宋 · 文天祥士友
出师自古尚张皇,何况长江恣扰攘。
闻道义旗离漕口,已驱北骑走池阳。
先将十万来迎敌,最好诸军自裹粮。
说与无知饶舌者,文魁元不是猖狂。
闻道义旗离漕口,已驱北骑走池阳。
先将十万来迎敌,最好诸军自裹粮。
说与无知饶舌者,文魁元不是猖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出师:出征。尚:还。
张皇:慌乱。
长江:长江流域。
恣扰攘:动荡不宁。
义旗:象征正义的旗帜。
漕口:水路交通要道。
北骑:北方的骑兵。
池阳:地名,位于今安徽池州一带。
十万:虚指大量军队。
迎敌:迎战敌人。
裹粮:自带粮食。
无知饶舌者:不知轻重、多嘴的人。
文魁:文坛领袖。
元:并非。
猖狂:狂妄。
翻译
自古以来出师就讲究紧张忙碌,更何况长江沿岸动荡不安。听说正义之师已经离开漕口,驱赶着北方骑兵逃往池阳方向。
首先派遣十万大军迎战敌人,最好是各路军队自带粮食。
告诉那些多嘴的人,真正的文人领袖并非狂妄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送文安抚出师》。诗中表达了对将领出征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对军事行动的信心。
"出师自古尚张皇,何况长江恣扰攘。" 这两句通过比较古代名将张皇,强调任何时候都需要勇猛的将领,而长江一带更是战略要地,尤为关键。诗人以此来表达对文安抚的期望和信任。
"闻道义旗离漕口,已驱北骑走池阳。" 这两句描绘了军队出征的情景,"义旗"指的是正义之师的旗帜,"漕口"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名,表明军队已经行动起来,驱逐北方的敌人,显示出了军队的英勇和迅速。
"先将十万来迎敌,最好诸军自裹粮。" 这两句写的是文安抚率领十万大军前来迎击敌人,并且军队自己携带粮食,表明了准备充分、志在必胜的决心。
最后两句"说与无知饶舌者,文魁元不是猖狂。" 是诗人对那些不了解情况、喜欢空谈的人进行劝告,强调文安抚的军事行动并非轻率鲁莽,而是有着深思熟虑的计划。
整首诗充满了战略家的思考和对将领的崇敬,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