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无谢安石,况复陶弘景
出处:《分绣阁夜作二首 其一》
宋 · 高似孙
一灯炯微明,敲尽寒更永。
老蛩泣月罅,脆叶鸣霜井。
此事谁主宰,凡物皆动静。
不了达者观,却似醉难醒。
久无谢安石,况复陶弘景。
残书非一慨,孤钟但深省。
梅生雪后花,雁叫云西影。
他心不可度,此语堪自警。
老蛩泣月罅,脆叶鸣霜井。
此事谁主宰,凡物皆动静。
不了达者观,却似醉难醒。
久无谢安石,况复陶弘景。
残书非一慨,孤钟但深省。
梅生雪后花,雁叫云西影。
他心不可度,此语堪自警。
注释
炯:形容灯火明亮。寒更:寒冷的更鼓声。
老蛩:老蟋蟀。
动静:指事物的变迁和静止。
谢安石:东晋名臣,以清廉著称。
陶弘景:南朝隐士,道教思想家。
残书:破损的书籍。
孤钟:孤独的钟声。
梅生:梅花。
他心:他人的心思。
翻译
一盏灯火微弱明亮,敲响寒冷的更声直到天明。老蟋蟀在月光缝隙中悲鸣,枯叶在结霜的井边沙沙作响。
世间万物的起落由谁主宰?一切都在动与静中流转。
不通达的人看不清这道理,就像醉酒之人难以清醒。
长久以来没有像谢安石那样的人物,更何况陶弘景这样的隐士。
残破的书籍引发无限感慨,孤独的钟声让我深深反思。
梅花在雪后绽放,大雁的叫声回荡在西边的云影间。
人心难以揣测,这句话足以自我警示。
鉴赏
这首宋诗《分绣阁夜作二首(其一)》是高似孙所作,描绘了夜晚寂静而深沉的景象。诗人以一盏昏黄的灯火为引子,敲击着寒夜的更声,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漫长的氛围。老蟋蟀在月光下悲鸣,枯叶在秋霜中瑟瑟作响,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静寂与变迁。
诗人感慨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动静相生,而唯有洞察世事的智者才能超然于外,如醉如醒之间。他以谢安石和陶弘景两位历史人物自比,表达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阅读残书,聆听孤钟,诗人反思人生,感叹时光流逝,梅花在雪后绽放,大雁的叫声回荡在云天之间。
最后两句“他心不可度,此语堪自警”,诗人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难以揣测,唯有自我反省,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