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哀怨曲,祗有楚臣知
出处:《九疑》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帝舜登仙后,衣冠葬在斯。
九山相似处,二女莫从时。
斑竹空多泪,苍梧不忍思。
千秋哀怨曲,祗有楚臣知。
九山相似处,二女莫从时。
斑竹空多泪,苍梧不忍思。
千秋哀怨曲,祗有楚臣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题为《九疑》。诗中以帝舜与娥皇、女英两位妃子的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九嶷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氛围,表达了对帝舜与两位妃子之间哀怨情感的深切感慨。
首句“帝舜登仙后,衣冠葬在斯”点明了故事的主角——帝舜,以及他死后被安葬在九嶷山这一地点。接着,“九山相似处,二女莫从时”描绘了九嶷山的连绵山脉,暗示了娥皇和女英两位妃子无法追随帝舜而去的悲剧命运。接下来,“斑竹空多泪,苍梧不忍思”通过象征手法,将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比作斑竹上的斑点,表达了她们对帝舜的无尽思念之情,同时也借苍梧山(即九嶷山)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伤的情绪。最后,“千秋哀怨曲,祗有楚臣知”则总结了帝舜与两位妃子之间的哀怨故事,指出这种千古流传的悲情只有像屈原这样的楚地文人能够真正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爱情悲剧和历史哀思的一种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