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近多风雨,楼高逼斗星
出处:《过苕上值病目宿震泽道院》
明 · 孙继皋
苕水望不远,兰舟行复停。
偶然留信宿,端以合沉冥。
泽近多风雨,楼高逼斗星。
中宵未成寐,危坐读黄庭。
偶然留信宿,端以合沉冥。
泽近多风雨,楼高逼斗星。
中宵未成寐,危坐读黄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孙继皋在明时期游历至苕水上,因眼疾而暂时停留于震泽道院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首句“苕水望不远,兰舟行复停”,描绘了诗人乘坐着装饰精美的兰舟,在苕水上缓缓前行,但又因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停下,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里的“不远”与“复停”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接着,“偶然留信宿,端以合沉冥”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此次停留的原因。他并非刻意安排,而是因为身体不适,偶然间选择了在此地休憩。这里的“信宿”指的是连续住宿两夜,而“沉冥”则可能暗指诗人希望通过静心修养,恢复健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泽近多风雨,楼高逼斗星”描绘了震泽道院周围的自然景象。靠近湖泽的地方,常常伴随着风雨,而高耸的楼阁则仿佛能触及星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样的环境不仅为诗人提供了疗养的场所,也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最后,“中宵未成寐,危坐读黄庭”表现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的状态。在寂静的夜晚,他选择坐起来阅读《黄庭经》,这不仅是一种消遣,更可能是他在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指引。《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经典之一,涉及养生、修炼等内容,反映了诗人希望通过修炼达到身心和谐、延年益寿的目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平和心态以及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