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有守同应少,无事无求得最多
出处:《和尧夫安乐窝中好打乖吟》
宋 · 任逵
安乐先生醉便歌,庄篇徒尔说焚和。
有名有守同应少,无事无求得最多。
胜处林泉供放适,清时风月助吟哦。
能抛忧责忘劳外,不纵逍遥更待何。
有名有守同应少,无事无求得最多。
胜处林泉供放适,清时风月助吟哦。
能抛忧责忘劳外,不纵逍遥更待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安乐先生:指追求快乐、不受拘束的人物。庄篇:指庄子的哲学思想或文章。
徒尔:仅仅,只是。
说焚和:谈论焚烧与和谐,可能暗指庄子的道家思想。
有名有守:有名望且有道德操守。
应少:应该少有。
无事无求:没有欲望和需求。
得最多:得到的最多。
胜处:优美的地方。
林泉:山林泉水,自然环境。
放适:自由自在,舒适。
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吟哦:吟诵诗歌。
忧责:忧虑和责任。
劳外:劳累之外。
不纵:不放纵自己。
逍遥:无拘无束的生活。
翻译
安乐先生在醉中高歌,庄子的篇章也只是谈论焚烧和和谐。有名望且坚守道义的人并不多,无欲无求的人反而能得到最多。
在优美的山水间自由漫步,清平时代风月美景助我吟诗作对。
能抛开忧虑责任,忘却劳累之外,不需再等待就享受逍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开篇“安乐先生醉便歌,庄篇徒尔说焚和”两句,通过对“安乐先生”的描写,展现了他在醉酒之后的自得其乐,以及他对于诗词的热爱和专注。
接着,“有名有守同应少,无事无求得最多”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即便是拥有名誉与地位,也不过是一时之需,真正的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无欲。
“胜处林泉供放适,清时风月助吟哦”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他喜欢在优美的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生活让他感到舒适,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吟诵之情。
最后,“能抛忧责忘劳外,不纵逍遥更待何”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享受悠然自得心境的愿望。他希望能够放下一切忧虑和责任,忘却劳碌,在这种自由自在的人生状态中,不再有所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安乐先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物欲、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