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山高三国后,洞庭波阔九歌馀
出处:《寄湖南赈使吴中丞兼柬秦中丞凤山》
明 · 邵宝
两年未报岭南书,却向湖南候起居。
赤壁山高三国后,洞庭波阔九歌馀。
楼临江渚曾招鹤,节过乡关不问鱼。
淮海相逢同吊古,岳阳回首意何如。
赤壁山高三国后,洞庭波阔九歌馀。
楼临江渚曾招鹤,节过乡关不问鱼。
淮海相逢同吊古,岳阳回首意何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寄湖南赈使吴中丞兼柬秦中丞凤山》。邵宝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湖南的思念与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联“两年未报岭南书,却向湖南候起居”,诗人自述两年未给岭南的朋友写信,此刻却在湖南等候朋友的起居消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关切之情。颔联“赤壁山高三国后,洞庭波阔九歌馀”,借赤壁山和洞庭湖的历史背景,寄托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同时暗示了湖南的壮丽景色。颈联“楼临江渚曾招鹤,节过乡关不问鱼”,通过描写楼阁与江边的景象,以及节日里不关心捕鱼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尾联“淮海相逢同吊古,岳阳回首意何如”,表达了与友人在淮海相遇时共同缅怀古人的场景,以及回望岳阳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