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关南下是乡关,二十辞家六十还
出处:《过大庾关》
明 · 邓林
庾关南下是乡关,二十辞家六十还。
行李萧条书剑在,乡音如故鬓毛斑。
倦来小憩松间石,兴到遥看马上山。
香火祠前问丞相,几人未老得身闲。
行李萧条书剑在,乡音如故鬓毛斑。
倦来小憩松间石,兴到遥看马上山。
香火祠前问丞相,几人未老得身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历经二十年离家在外,最终回到故乡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庾关南下是乡关,二十辞家六十还”,开篇点题,以“庾关”作为离家的起点,与“乡关”相对照,强调了归乡的终点。二十年的光阴,从少年到中年,诗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霜雨雪,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颔联“行李萧条书剑在,乡音如故鬓毛斑”,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归途中的景象。行囊简单,仅携带着书籍与剑,象征着诗人虽历经沧桑,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而“乡音如故鬓毛斑”则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对家乡的怀念融合在一起,鬓发斑白的诗人,乡音未改,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颈联“倦来小憩松间石,兴到遥看马上山”,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一幕。在疲惫之时,他选择在松树下的石头上稍作休息,而在精神振奋时,又远眺山峦,展现出诗人既感怀于旅途的劳顿,又对自然美景充满热爱的情态。
尾联“香火祠前问丞相,几人未老得身闲”,则以一个问句收尾,引人深思。诗人来到祠堂前,询问古代的丞相,表达了对能够安享晚年、无虑生活的向往。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中忙碌与压力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